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博客搬家

终于,博客要搬家了。搬到下面的地址。麻烦大家更新。

http://blog.sina.com.cn/elfinjp

那边虽然还没太建好,但从现在开始发文都在新浪博客了。
麻烦大家更新地址,常来转转!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阿芳。
我也会抽时间把新博客弄的漂亮些。
谢谢。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机械设计

昨天开始,我用那个机械设计软件开始画些图纸。并不是从头画,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些修改。来这个公司之前就知道早晚要有这一天的。因为我们是朴实的制造行业,我必须了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我对那些物理机械等知识实在是太久太久没有接触了,我的思维方式完全不是那样的。不过既然来了,这一关也就得过了。我也在努力。不过我觉得我只刚公司后弄了加起来不到几个小时---自学一本公司内部教材。然后就开始招聘工作,直到昨天又开始,并且直接就是给客户的图纸设计。当然我不会的东西非常多。而我的上司当然对这些都已经非常非常熟悉,对于她来说这些或许都简单的不得了。虽然她很耐心的教我。但我还是觉得那本教材编的不好,很不容易自学,又没有正规的课程,我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我觉得有些难。我希望有系统的学习,而不是直接就做,我并不是天才。虽然不会的她告诉我,但这样一点都不系统,自己实在要付出太多努力。我并不是想要放弃,但我希望是循序渐进的扎实的学习。所以我昨天没有客气,想说的都说了。我想我也终于学会用日语吵架了,呵呵。不过上司有上司的想法,她觉得我有不会的她都会教,就这样学就好了。今天又画的这张,画的过程中我也不舒服,因为觉得很夹生。而且她有时说昨天说过的什么什么,可我认为突然间教给门外汉的我那么多东西,我已经很努力在记了,可怎么能一下子就都熟悉都记住呢。我需要消化和反应的时间。所以,今天我恢复了我的本性,呵呵,我的倔犟的脾气又上来了,我就没有好脸色。我想她也一定不舒服。这时我想到了师生关系。

我自己也教了一些日语。其实是有同感的。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非常熟悉和简单的。而对于初学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是需要记忆和反应时间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知识。可我在上课时也经常会觉得为什么昨天说过的东西,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们还没有搞清楚。我自己也很生气。这时学生更觉得委屈,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在努力了,可是接受新的知识确实需要时间。

我又想起了今年考驾照的事情,那时的我刚刚结束半年多的日语教学。从老师的位置一下子降到了学生,一个学徒的身份。同样的,那些司机教员们认为我们很笨,经常发脾气,因为他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却总是出错,做不好。他们表现得非常赤裸裸,非常放肆的发脾气,令我这个学生产生我中途放弃,或者自己要得心理障碍的地步。虽然最终我坚持考了下来,(这多亏了爸爸的鼓励,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但那个经历真是难以忘怀,我还哭了几场。同时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在原来的教学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我不是那么赤裸裸,但或许我无意中的语言也伤害到了学生。我应该更多的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这样,好久好久都没有从头学东西的我,因为那个经历,立场的转变,让我意识到做老师的话,应该注意一点什么。

今天,可能是我一直以来都没有过什么情绪波动,也到了该波动波动的时候了吧,我就是觉得有些委屈,虽然我的上司一直在用很亲切的适度的口吻说话,耐心解释。但我还是有种想摔摔东西的感觉。呵呵,我的东北脾气终于上来了。想想我的上司可能会有些莫名其妙,但我不在意了。

又是初次学习一种东西,又是要求速成。慢慢来吧,打两个滚儿就过去了。呵呵。
有了那次学车经历,什么都不在话下了。
更何况这次帮我的人很多,周围的人都可以问。上司还说如果觉得那个教材不好可以到书店去买自己想要的教材,公司报销。哪里不懂就随时问。可我还是想耍耍脾气。呵呵。唉,想想她也挺不容易。

不管如何,这两天我再次想了想师生关系。我想我今后当老师无论如何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况,要经常换位思考。否则无意中伤了谁,都是大错。学生都是宝。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商品开发

日本几乎什么都有。当然我们也不缺什么。不过,日本的商品从大到小,各种用途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几乎没有什么你想要的找不到的。这里很少有你想要而买不到的,更多都是你还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商品。即使是最便宜的百元店里的商品也是如此,虽然都是中国生产,但很多东西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卖。很多都极其方便实用,比如可以挂在门框上的多重晾衣架等等很多类似小发明的东西。

之所以这么多,这么实用方便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源于他们一直在不懈于思考,不断推陈出新。并且站到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我原来的印象中,一个牌子出了一个商品,不停的做广告,然后有名了,人们都去买了,然后他就那样大量生产下去就可以了。但在这里我发现,虽然一部分商品是一直都有,但从我2003年留学到现在见到的更多的都是同一品牌,但商品在日益更新。就拿在便利店里卖的日式饭团为例,从最开始留学到现在我每次到日本都发现饭团种类变了。而且不是变了一种两种,而是很多很多种。有的是包装变了做法也变了,味道等等都变了。这次也没来日本多久,但总能发现有新种类的面包及各种食品的出现,还有服装店里的衣服换架也很快,每隔多久去一次就发现都变了。附近的地铁也不断推出各种便宜的旅行票,小旅行啦,看圣诞夜景啦。都设计好路线,然后很便宜的价钱。各种各种东西都在很快的变化着。他们的饭店也比较讲究推陈出新,根据季节的不同利用不同的材料作出各种不同口味的食品,有的是季节限定,以此吸引顾客。即使是很小的店面也都装修考究,讲究氛围。这里到处都放有音乐,但是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不放流行音乐,都是一些所谓的真正的“音乐”,爵士乐等等。静静的淌在人们购物就餐的背后,着实是背景音乐。几乎听不到所谓的流行音乐。话题有些扯远了,我只是想说我觉得他们的更新速度很惊人。

从前我觉得中国的变化很快。日本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就像他的经济一样。可是我这次发现好像似乎并不是这样,他们似乎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化着。我们好像愿意提我们的变化,他们不太提。但事实上他们根据需要在随时变化着。我原来觉得我们国内都用了电子机票,已经很方便了。可是发现日本已经用手机像刷地铁卡一样的刷一下就上飞机了。已经不需要到柜台办理登机手续,都是全自动的了。各种服务等等都在不停的推陈出新。新的地铁新的楼房也在不断建设着。

之所以能够这样,我想是因为他们的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去开发。不嫌麻烦。人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挑毛病,提批评,提建议,提想法。一般提出这些后,他们都是接受并且积极地去改善,因此商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好。我的上司,一个日本的普通小公司的职员,就是这样,不停的提出各种想法去和各种人说,那些被提出的人都接受并积极的去做,去争取实现那些(当然他们有可能在心里抱怨,这个不太清楚),而自然的很多事情都渐渐的实现了。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尽可能的被付诸实践,从而不断改善他人及自己的生活。而我们有些时候,很多都是明摆着的,但某些人也不会做,还会狡辩,怕麻烦。比如,在一个卖点心的店里,如果莫谢客人说如果可以免费品尝就好了,日本这边的店家就会想,是啊,那就商量商量设置一些免费品尝吧,随之生意也好了,顾客也很高兴。而如果和中国的店家说了,或许很多店家都会说就是没有免费品尝。或者说,我也觉得有免费品尝不错,可这事儿不是我说了算啊,我提出来也白费了,人家头也不同意啊。不是我愿意贬低我自己的国家,我也想她好。不过这或许就是现实。因此我们推陈出新很慢,该做的事情很多都还没有做。很多企业只红火了一时就倒闭了……。究竟原因在哪里,我不想归因于国民性。但我确实想不清楚。

昨天看到卫生部发言人是如此回应对新医改方案看不懂的批评----“《征求意见稿》是一个很严密的政策性文件,不是通俗小说。”

我真是无语。为什么不能针对这些意见而让医改方案变得易懂,却说出这样的话呢,我其实很想骂人的,看到这个回应。正因为如此,我们本应过上更好生活的那些善良勤劳的百姓们,却在那样辛苦的生活着。该怪谁呢?这个答案我还是要继续寻找的。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上海

这次到北京和上海。北京依旧是那样“大”。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很宽敞,路非常非常宽。虽然依旧是有一点灰头土脸的感觉,但空气质量感觉还可以,很朴实的城市。而上海,这次去的多是市中心并且都是坐车子望去,感觉上海的路不宽,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距离窄,使得高楼大厦显得更加庞大,有很强的震撼力。上海真是一个大都市。比日本还要发达的感觉。摩天大楼极多,连绵不绝。如果光看这些光鲜的一面,中国真是比日本不知道发达了多少倍。日本这边都是矮矮的房子,比不过上海。在导游的带领下去了环球金融中心。以下是照片。不过上海的空气质量很差。比北京差很多。感觉空气里有很多杂质。不知道是为什么。



下面这张是在上海静安寺附近拍的。那里很繁华又很多比较好的饭店。这个商场好像是日系的。因为里面地下一层超市有好多好多好多都是日本原装商品。当然价格比在日本还要贵。不过里面购物的人不少。看了一下,衣服都是上千元。在附近吃的饭。我不知道是我没花惯还是什么。这次回去我觉得饭店的菜价好像涨了不少。不知道是因为从前在北京一直是学生,消费水平有限的缘故还是什么,如果我也在中国工作了的话可能就不会觉得贵了?自己也不清楚。日本这边的商店也都像这样弄成了圣诞节气氛。

下面这张是导游的带领下看的杂技。这是最后一个压轴戏。可以想象吗?在这个圆圆的笼子里,上下左右飞着五辆摩托车!!开始是一个人开了摩托车进去,在里面绕圈。然后又进去一个,然后又进去……,最后进去的是个漂亮的女孩。看得时候,那种刺激,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听导游说,这种高难度项目赚钱比较多,很多人都想练,但很多人都不行,因为进去后转几圈头就晕了。最后剩下10个人能够表演。每次上五个。表演时非常危险,如果一个人出现任何差错,那么所有人都要完蛋了。这是一个玩命的表演。他说恐怕世界上除了中国人,不会有人练习这个。在看杂技时我的心情比较复杂。当时看得那场是外国人专场。旁边都是外国人,其中有一些是日本老头。很多日本人退休后到中国游玩留学居住,因为他们的退休金在日本花很少,但是到中国来就能过很好的生活。我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什么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物价和钱的价值会有不同。世界根本就不是公平的,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就贵,发展中国家就便宜,这是为什么?他们在那里痛快地看这些表演,我们的同胞们在用自己的生命表演……。反正我心里不太是滋味。结束后,这些表演者都拿着光盘在门口卖给出来的观众们……。


这几张是环球金融中心的。建在上海,可惜主人好像是个日本人。建筑样式也被称为好像日本军刀。中间那个四方框,也一直较受争议,原来的设计是圆的,但被说好像日本的太阳旗,所以改成了四方框。上面很高。里面的电梯弄得好像到了另外一个奇妙世界以下,有炫光,有音乐。让人觉得好像到了迪斯尼世界。很神话的。

秋色

终于结束了一周左右的出差,回到了家。这次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因为跑来跑去而且做了很多事情,所以觉得好像过了很久。具体事情,之后会写上来,今天想早点休息,所以把一直以来想发上来得照片发过来。
下面这些是我每天吃午饭的公园。很随意的公园,总是很漂亮,但一切都很自然。经常有妈妈带小孩子在里面玩。说是公园其实就是沿着路边的绿地。并没有围起来。横滨的空气质量非常高。总是很清爽,很透亮,很甜的感觉。十分清新。我经常坐在照片上面的椅子上吃午饭。






下面的这张,是我经常去买东西的地方。红叶也很漂亮。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11月11日

11月11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过农历生日。我喜欢农历。很巧的,今年在四个1的这一天过生日。和朋友一起吃了饭。很好吃,挺开心的。一转眼,2008年都要过去了。这一年里想想无论是对国家还是我自己和周围的朋友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剩下一个月左右,让我们也充充实实的,开开心心的度过。

这个周末很忙碌,让我觉得似乎过了好几天。我发现如果就那样呆着周末过得很快。而如果做些事情的话虽然过得也快,但因为发生的事情多,就好像时间增加了一样。看来以后周末要好好地利用一下。

周六我去听了一个有关纪实电影的讲演及中日导演们的讨论。很有意思。我也因此知道了中国有个“黄牛田”的纪实导演组合,他们在宋庄设有基金办公室,帮助一些想拍东西的人,还免费组织放映电影。在那里工作的也是“黄牛田”的头头的人,是没有一分钱收入,完全在义务工作。我很崇拜这样的人。但我说很敬佩他时,他却摇摇头说,这没有什么,因为他喜欢做这些而已,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哦,我更崇拜他啦!

中日导演的讨论也很有趣。日方导演都很年轻,有的和我同岁。中方大部分为中年。由于我们两国的体制环境、各种条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如果彼此不太了解直接这样交谈的话,真的是有很难互相理解的地方。日方总是在强调拍摄手法、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及心理、拍摄理论等东西。而中方很多都是凭直觉就那样的纪录,不想那么多别的。日方就很难理解。我想在中国由于官方不支持甚至打击这种纪录,因此纪录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有了它很大的意义。中方的很多作品都是不加任何画外音及其他音响效果,就那样原本的再现。有的日本观众就说,他看到的那些就是他在中国经常见到的,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没什么新意。但是同样的,虽然这些人在中国哪里都能看到,但是你在电视上很难见到他们。他们很少会被关注。在中国,首先把这些纪录下来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且由于翻译的缘故,两者的沟通火药味儿很浓。并且很多中国的说法译过去后就成了很难被日本人接受的说法,这一点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沟通。另外,中国这边喜欢用各种比喻,讲究幽默和文采,不太讲究逻辑。日方恰恰相反,只讲逻辑,别的都不讲。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如果是对彼此国家都还不太了解,不太清楚的人碰到一些,真的,想要沟通和互相理解挺困难。我抢着抢着最后发了一下言,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虽然也说得乱七八糟的,呵呵。锻炼一下。

结束后,大家一起去吃饭。想参加的人就参加。其实日本就是这一点,不太分阶级。讲演和讨论中给大家倒饮料也是组织者发杯子,传饮料。大家都喝,点心也是全场分着吃,讨论也是谁想说就说。没有说讲演者和导演就要有多么高级,有特殊待遇。反而都是主办方和参加者谢观众。吃饭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大家一起聊天,平分费用。没有说让导演们讲演者们先走,公费去吃喝。观众就不管了。大家在一起随便谈,一起喝酒。那种气氛非常好,也认识了几个人,一个超温柔的日本女孩,一直和她聊了很久。大家都是喜欢纪录电影的人,谈的火热。我算是加塞儿进去,而且是个门外汉,但他们还是挺热心的和我讲这讲那。并且大家不断的聊啊,喝啊,中间换了两次店,一喝就到了早上。那些导演们都抽烟,我被熏得够呛,不过气氛很好还是很开心。本来以为晚上6点就能结束,然后就去京都呢。

这样早上回来后睡了几个小时,马上起来奔赴京都。新干线两个小时。车上也是睡觉。下午3点到京都,见了留学时的导师。导师对我一直不薄,我很感激,一直很支持我的研究。日本的大学和教授都很独立,去行政化。没有那么多别的说法,教授也是以提携帮助年轻人学习研究为己任,教授权力很大,但有教授会监督。在这里就先不细说了。和老师没想到一聊聊到快到8点,然后让我到她家吃饭。在研究室里见老师时,觉得她很年轻,有活力。但到了她家后,突然觉得老师毕竟是和我妈妈差不多年龄,是有些弱弱的有些老,心里顿时有些不太好受。

然后10点多奔赴朋友家,又是一顿神侃。到很晚。第二天爬起来赶去工作。虽然我没做什么,但一直从12点站到7点,实在是也挺累。不过这次还是感到京大的学生就是京大的学生。京大一直以学风自由而著称。真的,在包括东大的别的大学招聘会时,虽然主办方说服装自由,但大家还是都穿西装来,不过京大就不是,几乎都穿着平时的衣服,真是穿什么的都有。大家虽然也都默默地,但还是能感觉到他们脑子里在转,反应很好。气氛与其他学校真是大有不同。结束后赶车回到家已经11点左右了。车上又是睡……。

因此今天在公司我没什么精神。接电话也没什么力气。上司和我开玩笑说我的声音像蚊子。呵呵。明天我要打起精神,不过现在也很晚了……。

天气冷了,大家要注意身体。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奥巴马的胜利

美国总统诞生了,奥巴马胜利了。整个世界都一直观望者的美国大选中与尘埃落定。
一个黑人总统的诞生,各大报纸新闻,大街小巷的人们或许都在议论着。
正好看到一篇评论,感受颇深。评论说奥巴马当选又证明了“政治应当是美好的,政治可以是美好,政治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事业。”说奥巴马的当选不过印证了民主制度。只要你有能力,只要能够获得绝大多数民众支持,你就可以当选。

正好在留言中与小杜讨论到了我们渐渐的懂得世界的不美好。是的,前面我也曾经提到过,我们说走向社会,说长大,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我们要渐渐的变“坏”。为什么我们不能健健康康的长大。越来越美好呢?

如果一个人想改变周围的环境,想改善国家的某些东西,想让更多的国民更幸福,那么,正常的他就可以去弄政治,当上国家的官员,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而在我们的眼里,政治却是那么黑暗的东西,官僚是那么的不近人情,缺少人性。反而是要想走好路,做好人,就最好远离政治。我也一样,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一直避免沾惹它以免污了自己。曾经的男友,原来的梦想是当政治家,一心一意想要改变社会,真的是满腔热血,而我却毫不犹豫地劝他放弃那个梦想,我说你的一腔热血只能白费,不可能的。要不然就是不被赏识,有力量无处发挥;要不然就是被同化了,不是改变什么社会,而是社会的寄生虫了。-----曾经的我是不知道政治是可以美好的。

“政治应当是美好的,政治可以是美好,政治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事业。”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久久的盘旋在我的脑海里……。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民间活动

日本昨天是“文化的日子”,放假。日本现在把假期都放到周一或周五,弄成一个三连休,很多商场都搞点活动,做点三连休的生意。日本除了6月外,基本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三连休。昨天这个假期,附近的两个区都搞了“お祭り”(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好,暂称为民间庆祝活动?)。日本人比较喜欢“お祭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一般夏天跳盂兰盆节舞蹈,穿上夏天的和服,放好看的焰火。各个地方根据不同的习俗,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各种活动。一般都是自治。政府起个帮忙辅助的作用,参加者从小孩到老人,十分广泛。

昨天我也去凑了个热闹。本想带相机的,可惜给忘了,太遗憾了,要不就可以图文并茂了。下次一定记得。昨天一些学校也搞“学园祭”,就是上次说的那种开模拟店形式的校园活动。

昨天附近的活动,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站前广场节目表演,有跳舞的,有乐队演奏等等,也都是民间组织,大家因同一个爱好而聚到一起,平时练习,到了类似这种时候就出来表演。二类,是日本“お祭り”时必不可少的各种小吃排档。日本平时在街上一般看不到边走边吃,或在路边吃东西的人,那会被认为没有教养。但只有这个时候,人们都很放肆的买完当时就在路边吃,或边走边吃。大人小孩都很高兴。一般这种小吃也就那几种,棉花糖(经常排很长的队),お好み焼き、焼きそば、たこ焼き、グレープ、还有其他点心等。但因为在日本难得有这种自由的气氛,大人小孩都显得很开心。还有各种小游戏。另外一类是“フリーマーケット”(自由旧物市场?)。就是附近居民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出来卖,另一部分人淘着买。整个街道禁止车辆通行,卖得人有秩序地摆好,人们走来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一类是公益活动。有号召为一个小孩患肾手术捐款的。有宣传解释垃圾分类的。有摆出各种濒临灭绝生物图片给孩子们讲的。还有把一些鸡鸭兔羊等各种现在孩子们平时见不到的动物圈到一处,让孩子们自由抚摸,亲密接触的。还有让小孩子穿上消防队员服装,或警服,做到消防车或摩托车警车上感受消防队员和警察这种职业的。等等,多为政府组织的活动,以孩子为对象。不管是哪一类活动,无论是哪一方都很认真很热心,就像一个村子,就好像大家都认识一样。气氛很好。垃圾分类前不断有人询问各种事项,那些政府人员都耐心讲解,一起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分类,那些垃圾都能做什么,怎么做能对环境更好。大家都很认真。还有孩子们穿上消防服,或警服时,在旁边的消防队员和警察都很亲切的给孩子们讲解,帮助他们穿衣,甚至照相。用很慈爱的目光看孩子们,让人觉得很温暖。

道路交通也都有专门人员进行疏导、管制。垃圾有人专门收集整理。大家各司其职,一切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大家都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到点就收拾。一切整整齐齐。

一个很和谐的世界。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纪录电影

昨天到东中野的一个小小的电影院看了一个名为“我的红卫兵时代”的纪录电影,也叫纪录片吧。日文叫ドキュメンタリー,写实的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我很喜欢这类影片。这个有关红卫兵的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文革那段时期总是对我有一种引力,真的,我对那段时期非常有兴趣。我觉得如果不能够理解那段时期,或许就没法真正了解中国。

这个片子是采访四个人,谈他们在那段时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受。我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个当事人在那段日子里的精神变化。在中国,这类反映社会问题的纪录影片是不受政府欢迎的,在公共电影院是禁映的。因此,人们对这种形式的电影往往非常陌生。但还是有一批人在努力的进行创作,他们都是怀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的正直的人。中国的这类纪录片发展历史不长,拍摄者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往往只怀有一种对社会的关切,对问题的关注,和一种对人类的关爱之精神进行拍摄创作。作品虽然很不完美,又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这样一个较为封闭不自由的社会中,进行有风险没什么经济价值的纪录片制作,支持他们的是他们内心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比较有名的作品是王兵的“铁西区”。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最近在中国制作纪录片的人也多了,作品也多了,题材也十分丰富。我比较喜欢这类影片,虽然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在日本,能看的想尽量看一看。昨天也由于是周末的缘故,坐无虚席。导演也到场与观众交流。

日本人问的问题中也能感觉到他们的理解与我们自己的理解是不同的。一个人问导演说你说中国需要纪录电影,那么到底是怎么需要,又多少人在看纪录电影。这个问题由于也是翻译,导演回答到了别的问题上了。但我想并不是说有多少中国人需要纪录电影,有多少人想看纪录电影。纪录电影在中国更多的是为问题提起和历史纪录而存在。中国有它很丰富细腻的一面,但体制的原因使得我们往往容易忽略那些。还有我们在经历一个转型时期,这中间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改革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但同时也割裂了一些东西,带来了剧痛。很大一部份人在突如其来的翻天覆地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感受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在努力的活着。他们或许是小人物,不被注意到,而纪录电影往往将镜头对准他们,通过他们的纪录真实的表现这一时期,揭露各种问题。我喜欢。

不过导演斩钉截铁的说80后对文革的事情毫不关心,也不理解……或许吧。

信仰

大家也都能感觉到,我的博客也是讨论社会问题较多。我这个人也是经常对国家抱怨多,批评挑刺多,口吻辛辣,饱含讽刺。好朋友同学也都知道我的这个毛病。我自认为自己是因为想让我们国家变好,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才发出这些抱怨。并且“崇洋媚外”,当然别的国家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我是觉得要想让自己好,就要多看人家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批评别人的短处对自己没什么用。所以博客里一般也较少提日本的不足之处,因为我对日本变好变坏不是那么关心,无所谓。所以我不费力气去挑他的毛病,要求他改善。但中国是我的祖国,我会不遗余力地呐喊,拼命挑她的毛病,让她改变!但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我,所以我想这个博客的内容也一定有人不喜欢。不过,我是个固执的我行我素的人,呵呵。就请大家多多包涵啦!!我也会尽量掌握个度,老唐博客上学的那句话很适合我: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句话现在是我的座右铭。

在这篇里也还是老样子,谈谈我的一些固执想法。

从前我觉得中国的很多问题在于制度不好。扭曲的制度下,人也变得扭曲了。环境改变了人。但我心里其实一直解不开的一个结是,制度的制定者是人,为什么我们不能制订出好的制度,这不还是说我们人有问题吗?我不太喜欢讨论国民性。但制定不出好的制度,还是说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有问题。可是很多国外的华人都很厉害,很多华语国家也都发展的不错,说明我们人并不时那么差。那么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是这个样子?最终,思考来思考去,我走到了“风土文化论”上,就是说我们的很多性格和很多做法,是受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和气候等影响,因此我们是这个样子,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

但,忽然的,最近我觉得,我们是缺少了信仰。从前也有人这样说,但我都不以为然。然而,现在我感觉我们是缺少了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我现在觉得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家应该去做某个教的教徒,或者信奉什么东西。而是指我们在做各种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底线,知道自己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良心、道德都包含在内。还要有一种追求,对好的理想的东西的追求。同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没有这些,真的很可怕。任何一个制度,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人,不管你怎么制定的天衣无缝,也总是能够找到路子,将它变味变扭曲。我们现在发生的很多腐败问题,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想来想去制度是不能够完全覆盖解决的,你补了这边,那边又出来了,没有尽头的。制度当然也要建设,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人也应该有些信仰。不能给人吃的东西,就不能往食品里放;自己都不吃的东西,就不要卖给别人;不该拿的东西不能拿;不该办的事情不能办;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信条和做法,可是我们在冲破一个个最基本的底线,创造一个个“神话”。我们都一切向钱向权看,除此之外我们都没有了追求。我们已经没有了信仰,成了一群胡乱奔跑的迷失了的羔羊……

信件与邮局

最近,错拿了朋友一张照片,而下次什么时候能见到还不一定,就决定给他邮过去。
用手机在网上大概查了一下什么样的信封,需要多少钱的邮票,然后到便利店买了,装好,贴上,再放到便利店里的信筒里。这样,我以为就没有问题了。
没想到,周六邮的,周四都还没有到,朋友于是发来短信告诉了我。因为照片是他的作品,虽说可能还有底片,但毕竟很重要,我就着急了起来,赶紧到网上查看能不能咨询一下。查了后知道除了一些有专门跟踪查询服务的信件外,日本国内的普通信件都有调查制度,可以到附近的邮局或网上申请调查。我在网上申请的,需要尽可能清楚仔细地填入寄件人、收件人地址姓名,邮寄时间地点等,还有空栏共填写信件特征。然后会自动出现一个用户名和密码。供在网上随时查询进展状况。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朋友收到了信,我也因此取消了查询。

不过因为这件事,我对日本邮局的各种服务有了一些了解。然后又到中国的邮局网上看了一看。其实一看网页设计就能看出二者不同。中国的很多网站,包括大学主页,往往有很多领导讲话,业绩公告等东西。我觉得更多的时候都带有一种宣传色彩,一种所谓的社会主义情调。是站在自己这一方,按照自己想要如何宣传,想让访问者知道什么,了解自己什么而设计。往往充斥着网站主人自己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而未必是访问者想要了解的事项。而日本的各种网站,往往是服务窗口色彩,一般都会比较清楚的按使用目的,用户类别来分页。一般是站在网站访问者的角度,考虑到访问者为什么要来网站,想要在网站上知道什么信息,怎么能让不同的访问者都能够迅速的找到他们所要的信息等等,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网页设计理念。因此,往往都能很快地一步一步地按下去,顺利找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或许在其他方面,中日之间也存在这样的不同。

正好看到一篇名为《邮政法草案令人叹息》(作者:赵志疆)的文章,说10月30号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国邮政法修改草案,正在征集意见。文中感叹说,邮政法的起草者是邮局,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得邮政法偏向邮局的角度,维护邮局的利益。16年间邮资上涨15倍,但一直以来消费者的最基本权利--就是邮出去的信件丢失后能有个说法,都未能实现,这次修改,也不过改成:“邮政企业对平常邮件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因邮政企业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平常邮件的损失除外。”就是添加了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失时除外这个说法,但如何证明是邮局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是个大难题,因此修改与没修改没什么区别。

因此,总的说来,在中国。你付了钱让邮局帮你寄东西之后,东西就听天由命了,没有人会对它负责。丢了,损失了也只能自认倒霉,就好像邮局白白的帮你寄了一次一样。就像老唐上次的遭遇。因为不用负责,我想邮局的人也一定更在随意的对待信件,更加粗暴的搬运人们邮寄的东西,反正法律规定了发生什么都不用负责。---这样的事情还有法律保障呢!!

不过,你让邮局负责,邮局一定也觉得不合理,因为很多丢了的信件都未必是邮局的责任,邮局也管不了那么多。是的,阿芳认为问题或许出在我们的地址不清,邮寄中间环节复杂上。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固定地址---比如我家就没有。邮东西或者寄到爸爸单位,或者寄到亲戚单位。自己家里是没有地址的。我想这样的人家可能也不只我一家,很多农村地区我想也没有。这样就出现复杂的转交过程,一个传一个,最终才到我家。如果这中间谁忘了,或弄错弄丢,却还要让邮局负责,那么邮局肯定不会管。还有像我在学校也是一样,比如领个包裹,却要经过很多环节,包裹单传来传去。这中间如果出了问题,邮局肯定也不负责,邮局也没有办法负责。

而日本之所以能够有查询制度,就是因为他们住址清晰,每一家都有地址。每个地址由哪里管,什么时间那个邮局的人员到哪个邮筒里取信,然后放到哪里等等,一系列环节都可循。而最终也是邮局送到各个住址,不存在复杂的中间转交,单位处理、分发等环节。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我们应该先让人们都有个明确的地址。然后制定好各个流通环节。这些清楚明确了之后,信件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就都有路可循了。虽说平信不贵,但信的价值在于它所包含的寄件人的感情,和收件人的期待。不管什么样的信件和包裹都是无可比拟的宝贵的东西。我们不能那样轻率粗暴的那样对待它们。但或许就像中国连自己的人口都搞不清一样,让每个人都有自己清楚地地址,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不过,不管如何。邮局一方竟然能够大大方方,义正言辞的说自己对那些信件丢失不负责。我还是很惊讶,他们不觉得脸红吗,他们明明收了钱的。就算客观条件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暂时无法全部负责,也要努力想办法去思考,如何才能让每一封信都平安到达,包裹都能完好无损,寄件人和收件人都能笑容满面……。思考这些,才是他们的工作。而不是反而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不用负责的扯皮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应该感到羞愧!!

另外,新的草案还规定:“国家对经营快递业务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我不禁失望至极。我想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到这些年快递行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与便捷。其实,为什么能如此,就是因为经营快递业务的有外资有民企有个人,当然也有邮局。大家在竞争,人们当然选择方便快捷价廉的服务。快递业务经营者就要尽可能做好那些,而因为有这些外资及民营资本的存在,邮局也不得不扩展业务,争取提供低廉高质服务。而一旦实行许可制度,至少有两个问题可以想象。一是许可制度带来的腐败,这个和其他一切许可制度一样,政府的寻租渠道而已。另外一个就是很有可能形成垄断,邮局之类的一统天下,人们不得不忍受他的恶劣服务和昂贵价格。受益者无非是政府和邮局,中国的潜规则---强势者越来越强,强势者才有话语权---

一部法律,一部本来应该用它来约束强势保护弱势的法律,却由强势一方来制定。真滑稽!

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

出差

11月将是很忙碌的一个月。
要到各地的各个大学招聘。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去。
不过中旬能够出差回国,我很期待,哇。
18-26日将到中国北京和上海。令人兴奋的是,在北京住的是友谊宾馆!!我的天,离北外太近了,那附近我太熟悉啦!!虽然时间很紧,日程非常非常满,但我很希望见到大家!

大家如有需要带的东西,请现在速和我联系,呵呵。
麻烦大家互相转告,问一下有没有需要带的。
我现在因故没有电话卡,无法一一给各位打电话联系,抱歉。
特此通知!!

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OL日本

今年日本电视台秋季日剧--“OL日本”(OLにっぽん)。
10月8日开始播映。每周一集。开始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部电视剧,因为平时并不看电视。
但在电车里看到了这个海报,一个日本女孩和一个穿着唐装的男的,旁边写着中国VS日本。
这样,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在网上把已经播放了的三集看了。里边说的是一个大公司要将业务外包给中国,从中国来了两个研修生,然后再公司里发生的事情。

个人认为里面的描绘虽有夸张之处,尤其突出中国元素,比如旗袍等,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贴近现实。其实对比中国,日本在各个方面还是比较强的。但日本就是这样危机感强,或者说自我批评和反省精神比较强,剧中贯穿批判日本、激励日本的一种中心。我个人因为正好也是刚到日本工作,看的挺开心。剧中扮演中国研修生的两个女孩,我也很是喜欢。很可爱。她们被塑造成很努力,很能干,很孝顺,很朴实,很可爱的角色。虽然两人性格,家庭环境背景完全不同,但各有各的特点我真的很喜欢。有些部分和自己也有相同之处,感受颇深。剧中表现了很多中日不同之处,很有意思。学习日语的人,多多少少有些日化,或者说对日本的文化习惯比较熟悉,所以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冲突了。但剧中突出了那些中日不同,反而有意思。

“研修生”这个词,在日本,至少我的感觉是不是太好的词。它往往同时意味着,工作地点偏僻,工资极低、人权没有保障……。日本是不接受纯劳动力的国家。来日本需要申请签证,而获得签证需要“在留资格”,就是在日本的身份。这个要向日本的入国管理局申请,批下后再到日本大使馆拿签证,然后才能入境。所以来日本时重要的就是这个“在留资格”。日本在留资格大约分为27 种,分别如下:「外交」、「公用」、「教授」、「芸術」、「宗教」、「報道」、「投資・経営」、「法律・会計業務」、「医療」、「研究」、「教育」、「技術」、「人文知識・国際業務」、「企業内転勤」、「興行」、「技能」、「文化活動」、「短期滞在」、「留学」、「就学」、「研修」、「家族滞在」、「特定活動」、「永住者」、「定住者」、「日本人の配偶者等」、「永住者の配偶者等」。我们会发现这里并没有纯劳动力的签证。工作的话至少要有技术,一般理科毕业的人到日本工作是用“技術”签证;或者是精通日语可翻译和利于中日贸易,一般文科毕业的人到日本是用“人文知識・国際業務”签证,我就是。

日本不接受纯劳动力,说明日本不缺劳动力吗?不是的,前面博客里也提到过,日本人口减少,其实是越来越需要劳动力的,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和中国很多农村一样,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农业也越来越不景气。但保守的他们偏偏不直接大大方方接受国外劳动力,而是以“研修”的名义实际上在使用。原本“研修”是指发展中国家人员到日本工作,学习技术等三年然后回国这样一个制度。可是演变成了日本偏僻地区或农村用大大低于日本人工资的低廉待遇使用外国人劳动力这样一个现状。并且当中还夹杂诸多问题。为了避免研修生们脱逃,或到日本其它工资公正(指与日本人同酬)的地方工作,一些公司在开始时就把研修生们的护照拿去,有些公司还一直不发工资,到最后回国时一起发。并限制人身自由,不允许随便出行等。更有甚者,老板强暴女研修生,殴打研修生,不付工钱等等不讲人权事件的发生。这也是日本的一面。当然也有比较正常的,还有中日男女间浪漫爱情的诞生等。但总的来说,研修生制度问题较多,日本现在也在讨论如何改变,要不要直接引进劳动力等。日本还很缺少照顾老人、护士等,在一步步引入印尼和菲律宾人。

反过来,从中国角度讲,为什么这样一种制度,我们中国还有那么多人甚至掏巨金付中介费都要去呢。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就是因为工资再比日本人低,也比在中国农村挣得钱多。住的在日本看来惨不忍睹,其实可能比在国内老家还强一些。虽然有各种事件发生,但比较亲切热心的日本人也不少。或者至少出国还能开开眼。主要还是经济理由。

往往中间都有中介。国内叫劳务输出,索取大量中介费。

有关研修生制度当中,我感到很悲哀一点的是,我们似乎没有为自己的国民争取一点权利。很多中介都巴不得借此机会大发一笔,向我们的农民兄弟们索要巨金,同时巴结日方,甚至主动压低待遇。我还记得曾经发生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件事情,一个外资公司的工人不满工资待遇,与外资方谈判,最终外资方答应提升工资。但中国当地政府却出面制止这些,认为工人们在“造反”;奥运会结束后,在机场,一部分志愿者和安检人员对待国人和外国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还有最近网上又流传火车为日本人赶飞机停车一分钟的事情。等等等等。真的,外国人在我们国家总是享有超待遇。外企有免税待遇(近两年好像终于取消了),来干个什么就是外国专家,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好吃好喝招待……。我们中国人在国外能和本地人平等待遇不受歧视就不错了。中国人好客是一方面,这或许还是崇洋媚外,或是极度不自信却又好面子的不发达大国的忧郁矛盾情怀之表现。令人悲哀的是呼吁保护国人人权,赋予权利的很多时候竟然是外国人,而自己国家的人却还互相捣毁,欺骗,压榨。有人说中国人其实最不相信自己国家的产品,不相信自己的同胞。真是悲哀至极。

从研修生本身角度讲,我想尽管这个制度有各种问题,但他们出去一次还是会有收获的。去年从日本坐船回来,遇到一些研修生,交谈了一些,还是很有感触。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只能生下来之后在自己所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研究的中日跨国中介婚姻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如此,很多人鄙视她们,认为她们就是为了钱。事实上很多人也确实是有经济目的。但,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想过更好的生活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有时在所处的客观环境下,并不是你只要努力,只要拼搏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嫁到日本也成为了一种选择。事实上很多人虽然真的很辛苦,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什么都不容易,但也都在很努力的生活着,有些人在各种层面上也确实改变了命运。并且做出这个选择的人往往都是性格比较强的人。很多日本人说什么都不理解,非常鄙视,很瞧不起她们,我想如果你不是出生在那里,没有那样一种生活经历,每天都吃好穿好玩好,当然无法理解那种心境,和那样一种坚强。就像很多国外的人到了中国,看到很多农村或自然或庶民生活风景等,都觉得很怀念,很“中国”。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就觉得很可惜,中国变得不中国了,应该保存原来那些。我觉得那完全是一种自私的想法。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人,在为改变自己的生活,在朝着更现代化更“小康”的生活而拼命努力着;而那些衣食无忧,已经“小康”了的人却在感叹可惜,甚至批判---以保存文化的高尚名义。我讨厌那样一种想法。

由“OL日本”这个电视剧,小议了一下日本的研修生制度。
我希望中国人--不再意味着便宜劳动力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自己也要为之而不懈努力。

顺便晒一个自己的OL照片。前天去福冈参加招聘会拍的。虽然是去福冈,可是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吃到……。和在东京这边一样,只是交通手段变成了飞机。出差真可怜……。

照片供大家欣赏。并声明,这张是照得较好的一张,和本人多少还有些误差。照片张贴到明晚。

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

好日子

今天是个吉日。
我的侄子和一个好朋友都是今天结婚。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为他们祝福。但也在这边在心里替他们高兴。毕竟,结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人生中一件比较重要的经历;婚礼,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而且我知道,今天结婚的这两对,一定都会非常幸福,因为他们彼此的感情,从他们平时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我对他们都很看好,呵呵。

今天我睡了很久,因为确实这周工作有些累了。不过这周天气一直很不错,秋高气爽。午饭时就到公司旁边的公园里吃便当。很多工作的人也都到那里吃,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挺不错。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那些白人帅哥们。横滨是外国人比较多的地方。日本由于近些年少子化,和贸易的国际化,开始招收外国人。不过,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日本这个岛国有很多自己的规矩和习惯,人和人之间差异不大,比较讲究“和”的精神,就像个村庄。因此,他们对外来人员,对和自己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些许排斥,他们接受的往往都是行为习惯都很日本了的外国人。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日本或许并不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很多学者一直呼吁要改变这些,但也不是那么快就能改的。由于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人的跨国移动越来越多,跨国合作也越来越多,因此现在各个国家都在争抢优秀人才。日本最近又打出了多招收留学生的牌,增加奖学金,提供好的就业环境等等要与欧美大学竞争。不过,我想在中国,留学、出国可能还是欧美有人气。

这次日本人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他们很高兴。不过一位获奖者是美国国籍,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教育部)在讨论研究后,决定把他算为美国人,日本各大媒体就开始讨论了“头脑流出”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才流失问题,然后说如何充实国内的研究设施和条件,不仅日本人不出去,还要让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到日本来。我想人才流失最多的恐怕就是中国,近些年还好一些,国家也强大了,还有各种优惠海归的措施,促进了一些人才回国。但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人绝大部分都留在了海外。这次钱学森的侄子获得诺贝尔奖,就有媒体假设如果他在国内,还会获奖吗?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却至今没有一个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确不得不反思。

明天我要去见两个朋友。出去玩一玩。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招聘会归来

今天去东京参加了招聘会。日本叫“会社说明会”。
学生们都不拿简历,只简单的填一份写有学校,专业,住址,联系方式的表。表下有印纸,一式好几份,遇到有意向的公司,就把表交给公司。
这次的招聘会是面向日本那个顶级大学的,很多大公司都参加了。我们是唯一一个小企业--凸显我公司独特个性--呵呵。举办方很照顾我们,将大公司排到了里边位置,将我们安排在了门口位置。这样有利于我们“拉拢?”学生。
虽然会场不大,但各个公司都布置的很好,都很卖力气的讨好学生。微笑的耐心的进行公司介绍和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们还是那个样子,都比较安静、腼腆,有的酷酷的。虽然举办方说服装自由,但绝大多数还是穿西装来了。整个会场黑压压的。有的公司的介绍特别长,我觉得好像上课一样,不停的讲,那些学生都很老实的听着。我觉得这些学生都很“素直”(真诚,老实)。不懂什么就是不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什么说什么,没什么就不说。没有一丝做作,也不尽拣企业这边爱听的说,也不展示自己多么的想要工作、自己有怎样的能力和经历。总之就是看不到什么积极性。我们公司这边只简单的介绍公司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回答他们就职中的困惑、问题。有的就很直接的说不太清楚找工作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知道;有的说不知道是该读研还是工作;有的说不知道大企业和小公司各有什么好处等等。在给他们讲时,他们也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反正没听到一句他们提到自己经历和能力的,当然我们这边也没有问。甚至都没有自我介绍……。

我自己没有太找工作,具体不是很清楚中国的情况。这次下个月还要到中国参加招聘会,到时可以看看中国学生的样子,我猜想大家一定都很积极的推销自己,言谈之中饱含自信,朝气蓬勃,眼里闪着光。

不管怎样,我站了一天,穿着高跟鞋……,累了。

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

开心的一天

今天我们公司管理产品的新系统启用,由于大家都还不习惯,系统也不够成熟,并且每个人的分工也有了变化,因此都有点手忙脚乱。在早晨的“朝礼”上,社长就说,他贴出了一个注意事项,希望大家有空时看一看,注意事项的内容是---不要发牢骚、不要抱怨、多提建设性意见和解决办法,多和他人配合---他说,“大家都不习惯新系统,肯定有用不顺手的时候,那时可能本能的都想抱怨抱怨,但我想说的是,既然新系统已经启用,已是不会改变的事实了,那么大家就应该将抱怨换成建设性意见或解决办法,不要一味想责怪别人,而应该多和别人协作配合,共同度过这段时间。希望大家能在心情有变化时,瞟瞟这个注意事项,及时调整心理。”大家答应着,然后就开始了工作。

我的工作涉及系统的不多。在大家都忙新系统的时候,我所能做的就是帮大家接电话,拼命接电话,我接了一天电话……。早晨开始,一个接一个,什么内容都有,有找人的,有问产品信息的,有开订单的,有问交货时间的……。我一个一个接,一个一个回。忙得热火朝天。我也变得“皮”了,没听清公司名、就再问,有不懂的就问同事。现在甚至觉得接电话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另外,坐在我旁边一直帮我的同事,由于工作内容变化,换到了别的位置,他的部分工作也由我来做。我很不希望他走的,不过还好,在他在的时候该学的都学了。


今天,终于有了点工作的感觉,因为不再是靠旁边的那位处处照应我,而基本上是自己来判断,来解决。感觉对公司的各项事务也都熟悉了一些。
因此我觉得今天是很开心的一天。
虽然外面又下起了雨。

明天去东京参加招聘会。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周末

这个周末,是三连休,今天是体育的日子,放假。原本以为三连休都要上班,不过只上了一天。还好,还好。
现在是日本中小学运动会的季节,体育的日子嘛。昨天上街,到处都是带着穿着运动服的孩子的家长们。日本小孩的制服很可爱。戴着小帽子,背心,裤衩。日本就是这样,到了冬天也是,往往孩子们都穿短裤,而大人们却穿着长裤。日本大学到了这个季节也一般会有“大学祭”,几个人组成一组,弄成一个摊位,提供一种服务,可以是小吃,也可以是帮助你测试什么的,都是收费的。我觉得这种形式比我们的运动会要好。我曾经参加过,是和很多留学生一起卖中国的馄钝和韩国的饼,都是现场做。一些学生和老师都过来买。赚得钱大家最后一起出去吃饭花掉。我们那次并不是“生意”很好,所以赚得不多,但整个学校气氛很好,学生们都很努力的“做生意”。并且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他们秩序很好,活动结束后一点垃圾都没有,清扫洗涮的地方也都规规矩矩,一丝不乱,没有到处都是水什么的。

我们清了两天货,也是一样,每个人做什么,应该听谁的指挥,具体应该怎么做,都明明白白,规规矩矩。无论是留学时,还是现在工作时,我都觉得日本人在集体活动时,一般都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上下级别关系之分。我们服从谁的命令,是因为他对这方面最清楚,负责起来方便,而由他负责,并不是说他就是“领导”,就比我们高一级。大家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任务而进行了分工。我觉得在中国,集体活动时,往往爱有级别上的位置之分,统率了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比别人有能力的人,大家也都往往想要争取“管”点什么。我表达不太清楚,但我感觉是不同的。这次我们的社长也是和我们一样,坐在那里清货,还帮我们组好多忙。日本的老板也是一样,和员工同样干活。而中国的老板一般就只管理了。有人说,中国的老板和美国老板像。但也有人说,中国老板表面像美国老板,但实际上不一样。我个人对这个问题不太清楚。

现在真的是秋天了,树的叶子都开始一点一点变黄,落了下来。京都的红叶比较有名,这时去京都旅游的人不少。日本四季分明,比较讲究季节感,到了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用什么质地的餐具……,讲究的人一般要有所区分。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代表性活动或事物。各个商家也都打出季节牌,信纸、书签等现在都变成了带有红叶图案的了、衣服也都打着“穿出秋色”的口号,黄色等象征秋季的颜色很多、吃的也开始向火锅方面变化了。在日本说“食欲的秋天”和“读书的秋天”。我也凑个热闹,今天自己弄火锅,昨天买了两本小说,想度过一个“秋らしい秋の日”(有秋天样子的一个秋日)。

再说一说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カルチャーショック。当一个人越境,到了另一种文化之地,一般都会经历这种“文化冲击”,就是接触到一些在原文化处所不可能经历的事情,在遇到这样一些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我自觉对日本已经较为适应,文化冲击已经很少了。但这次还是感受到了一些恐怕只有在日本才会有的事情。一个是坐电梯时,因为是早晨高峰期,上得人很多,电梯内站满了,这时听到电梯内响起自动广播说“大変混雑しております、しばらくご辛抱お願いします”(现在很拥挤,请大家忍耐一会)。我在车站时是这样,前天大家一起去饭店吃饭时也是这样。还有早晨做电车时,因为有些情况,需要缓慢行驶一会,这时相关人员就会广播说)(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这样说的)“まことに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ただいま電車は徐行をいたします、ご協力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す。”(十分抱歉,现在电车要徐行,请大家合作)。然后过了一会又说“電車は2分間徐行いたしました、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皆様のご協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电车徐行了两分钟,给大家添麻烦了非常抱歉,谢谢大家的合作)。另一个是,上次研修和招聘会去的地方“品川”那里。我们去的那个地方分为A、B、C栋,研修是在B栋,招聘会是在C栋。从车站走过来,先到A、再依次到B、C。中间需要走一段时间,这时每隔一小段就会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有一个跨步走着的女孩形象,旁边写着距离C栋中央大厅还有**步,比如328步、129步等等,不是时间也不是距离,而是多少步……。

这三个小经历还是让我觉得或许只有日本才会这样做,至少在中国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文化冲击,但也还是小小的 shock了一下,呵呵。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工作

这周几天都回来较晚。一般吃过饭就睡了。确实有些疲惫了。
昨天去了一个大学招聘。一些商事公司前聚的学生较多。我们公司开始时很冷清。
后来终于有些同学过来了,呵呵,不知道是不是我吸引的。
不过,整个招聘会,人就不多。再加上日本人紧紧张张,细声细语的,就更显得人少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招聘会堪称热闹。我觉得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中国的要亲密一些,
而日本彼此之间还是要有“礼”在,距离没有那么近。
并且,其实整个日本,人们的表情都多少带有紧张感。不像中国大家都比较开朗,很乐观的样子。

日本现在是学生少,“团块世代”(曾经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那批老头们)又退休,
所以,公司都争抢人才,每个公司在招聘上都花费很多金钱和脑筋。
在招聘会上也都各显身手,使用各种手段,想要拉住学生的心。不过,有调查结果显示,
公司方面觉得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批泡沫经济末期出生的人,
很难像从前的日本人那样,怀有什么梦想,多么的想努力。他们生长在一个别人已经建好了的楼上,只需按部就班的继续按照前人的规则走就好了。所以,很多人都特别特别单纯,没什么大志向,没什么崇高理想,不知道将来想做什么,很平淡,近似幼稚,流露着些许怯怯的表情。

日本的就职时间也越来越早,一般是三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四年级开学时就定了,然后剩下一年忙忙毕业,打打工。研究生最有意思了,四月份刚读研,十月份就开始找工作了……。

接下来几乎每周都要参加招聘会,一站就是一天。东跑西跑……。穿着西装的我,还能混在学生堆里。到了别的企业门前,一般都会被招呼。恩,我们公司也挺有个性,9月刚上班的人,10月就出去招聘了……。虽然我只是打打杂,并不面试。

这周末,我们要清货,要上班。

2008年10月4日星期六

研修结束

昨晚研修结束了,然后又回到公司处理了一下这两天不在时的工作。实在是感觉到累了。
回来后马上就睡着了,睡得特别香。我好像很久都没有过累的感觉。这次连续两天的研修,
真是感到大脑和身体都累了。大家也都一样,到了最后都没什么精神了(笑)。

接着上次的说,说说“社会人”。
最近中国也开始说“社会人”了,我个人认为可能原版还是日本的,是日本的词。是指结束学业,作为一个“大人”进入社会,从事各项事务,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我一直觉得,日本的学生,当然发达国家可能都如此,就是都以个体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不用去每天思考要为国怎样怎样,而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中心来生活,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他们在大学里学也也不是最重要的,除了一部分真的喜欢学习,喜欢研究的人之外,很多人并不是那么重视成绩,而往往将重心放到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上,他们大概从初中时就有社团活动。并且社团往往是独立的,老师只起指导作用,社团的运营都是学生自己,有“前辈”(学长)和“后辈”的权利义务之分。他们在其中认真的学习并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学会如何民主运营和管理,整合大家的意见,维护团队。这种社团到了大学会更加活跃。另外,他们都打工,赚取生活费等。往往是打工和社团活动是他们的生活中心(本科生)。而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如何成为“社会人”呢。

首先“社会人”这个词,我觉得在日语的语境下,就有一种“大人”,一个能够担负责任,遵守规则,值得信任,具备一定能力的意思。“社会人”,并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的。是要有资格的。因此,很多学生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都会很不安,而很多书和课程都会去教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日本有“成人式”,从古代中国的“冠礼”?(对不对我记不清了)学来的。现在每年1月12日是“成人节”,日本是20岁成人。我大阪留学时正好20岁,收到市政府发来的邀请,参加了成人式。日本女孩都穿和服---和服才是日本的正装。虽然现在的日本,成人式演变成了“同学会”---因为平时不常见的同龄人朋友都聚到了一起,大家就开心的说话了----,甚至出现各种闹剧--拿鸡蛋打市长等---。但这个仪式还在被传承。市长会讲话,祝贺大家成人。同时每个人都有个小礼物。还有一大堆资料,告诉你可以喝酒了(日本20岁以前不准饮酒),但应该怎么健康饮酒,吸烟,还有一些关于性知识和艾滋病,还有如何捐献自己脏器等资料。同时又一些文艺表演。不管如何,我觉得有个仪式,可以让大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以后就不再是小孩,要承担各种义务和责任,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这一点或许挺重要。而这样的仪式,也表达了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周围人有义务教给你各种规则和各种做法,帮助你进入社会。
我们也有社会人。从前也说进入社会,但更多的都是说社会很黑暗。大家都有理想,又梦想,有那么多目标---这一点日本学生没法和中国学生比----但往往都会被说,进了社会就不是你想象的了,而进入社会几年后,会看到大家的确变了,开始被潜规则给染化了,我们社会规则扭曲,社会人也扭曲,社会也不正了。

我们这次研修就是就是交给我们这个社会及工作中的最基本原则、使用语言和做法。可能在中国这些都自学,自己摸索。或者说各种规则也不统一,无法整体教授。而这边,因为社会规则很多是通用并一致的,因次各种研修班也很多。而且他们依旧是那样注重形式,因此我们从站立姿势,鞠躬角度,到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自我介绍,如何接打电话,如何交换名片,如何接受上司的指示,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进行客户访问等,最基本的东西。其中的使用语言,何时鞠躬,手放到哪里,眼睛看哪儿等等都基本上是有规则的,大家就反复背诵,练习,几人一组进行演练。我们都没有想到看似简单的交换名片和接打电话等有这么难,日语虽然是他们的母语,但他们打电话时想问的东西,不知道用敬语怎么说,就断断续续的,感觉是在用外语……。我想在中国,这样的东西肯定不适用,大家一定会觉得,比如交换名片,只要交换目的达到了,中间怎么递又何必规定呢。但他们就是要规定,拿了名片说什么,自己的名片要放到哪里,手要怎样放……。如果不这样就是失礼。我禁不住问了周围人,是谁规定这么做不失礼,那么做失礼的呢?失礼不失礼,这标准是谁定的呢。他们说,没办法,或许这就是“文化”。我想这根子里的或许是中国的“礼”的文化,而我们自诩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却已经曾几何时开始不拘泥于“礼”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简单的内容,我们却都学的很累。
当然,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是时间,一分也不能差,每个人说话用几分,每个演练用几分,都有严格规定,绝不能模糊时间。还有每一节的开始前和结束后,每一组都要起立,收好椅子,然后大声致礼;-----他们认为,这是进入社会后,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所要遵守的最低规则。

我们这一组五个人,有的还没有大学毕业,明年四月开始工作的,有已经工作两年然后换到现在这个公司和我一样工作一个月的,还有两个是10月1日开始上班的,一个在有名的大公司,一个是建筑工地上的“监督”。其实大家层次是由些许不同的,但只要进入社会,不管是高中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不管是大公司的白领,还是工厂工人,有些最基本的规则是都要遵守的。正因为如此,日本看上去整齐划一,不像中国人和人的素质和修养,习惯差别很大。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两人或三人一组讨论,演习。不幸的是,我又现了原形,显现了魔性,开始“欺负”日本人了,呵呵。他们比较死板,喜欢照本宣科,我不喜欢,我喜欢自己添加花样,因此无论打电话还是访问客户等,我都会出奇不意的进行临场发挥,有的老实的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课本上没写--呵呵。但这样很开心,我们每次都笑得不行。我每次“欺负”完后都很诚恳的“道歉”,呵呵。最后大家每个人都发表这两天的感想,然后每个人都给他写几句话,然后当面朗读并赠送。挺感人的。我们这组大家都说咱们几个一组真好。留了联系方式,准备以后再相聚。我觉得和人相处,不能对别人要求太多,周围的人喜不喜欢你,对你好不好,其实还取决于你自己做的怎么样。周围人对你的态度不好,不能怪周围,而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日本,我希望每一个遇到我的人,都能够觉得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挺开心,有小小的收获,能稍微改变一下他们原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我就老知足了。我要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

这次研修中,我认为值得关注的又两处。一是我们总共6个组大概30人左右,其中有一个是听不见,能说,虽然不那么清楚,但也能听懂。那么他如何和我们一起学习呢。有一个专门的“翻译”坐在他的对面,进行手语翻译。老师和学生对他也没什么特别,几个人练习时,他也一起练,“翻译”照样在他的对面翻译。一切都没什么不同,只是他有个“翻译”。最后研修结束,我们要一起致礼,需要一个人到前面领着,老师问谁来呢,这时这个人就上去了,大家都热烈鼓掌,他说研究期间学到很多,很开心,今后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谢谢。我们都大声说谢谢,然后致礼,最后是掌声一片……。我觉得让残疾人有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才是人权。我们曾经说学习张海迪的精神。我们是不是过于强调残疾人自我的自强不息精神,而忽视了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的条件和环境呢。这次《南方周末》上讨论了,我能为国家作什么,国家能为我作什么,一样的,我们也应该想一下残疾人自己能做什么,我们和国家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就像我们总提要为国家做什么一样,我们也过分的强调残疾人的自我拼搏奋斗精神;我们总过于呼吁要舍小家保大家,要为祖国作贡献,较少提国家为我作什么一样,我们应该想想正常人和国家应该为残疾人做什么。在日本“残疾人”这样的词语已经不准用了,取消类此“残”“疾”的表达,换成了“身体不自由”的称呼,不能称“聋子”--那是歧视性用语---,而叫“耳朵不自由”的人。
这次来了日本才不久,就看到了三次“侏儒”。两次在车站,昨天是在便利店---那个小人在收银,个子刚刚过收银台,手很小。但在很努力的工作。他们都穿着得体,除了个子矮,没什么分别。从前日本有一本畅销书叫“五体不满足”,一个先天就四肢不全的人,最后上了大学,做了自己想做的工作的事情。在读的时候,我就曾经想过,固然他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周围对他的支持,在学校,在社会上。他的老师他的同学和整个社会。当然也有歧视的时候,也有挫折,但更多的人都尽可能的给他创造条件,提供环境。他的老师,很照顾他的心理,帮他营造一个尽量让大家和他自己都感觉彼此没什么不同的环境---这最重要。

中国有一位摄影家,花费多年时间拍摄精神病人,展现中国精神病人的状态。但他拍摄时有个原则,就是要在病人坐,或站立起来,较有精神的时候。只要病人瘫在那里,或身体扭曲,他就不拍,他就等待。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觉得精神病人也有尊严,他要维护他们的尊严!!我很佩服这样的人,实实在在展现社会问题,我觉得读研时让我接触到社会学,是上天给我的礼物。不过他的作品开始时未能在中国出版,而是首先在日本展出和出版,并且使用别的名字。但现在再中国也出了。但愿中国能给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自由。将来我也想做这方面的工作呢。

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有他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我们的社会应该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每一个人的权利。让每个人都能平等的,体面地活着。

话转回来,再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最后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法令遵守”。说最近社会上出现很多企业不遵守社会规则的遗憾事件,企业虽然竞争激励,为了生存需要扩大利益。但无论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法令是必须的。只有遵守,顾客才能信赖企业,使用我们生产的东西或服务,企业员工也才能对企业信任,舒心的在企业工作。因此,我们要重新确认自己是否具有一直遵守各种规则和法令的意志。

同时,课本上写了一些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规则和法令:
1必须不断努力致力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提供放心,舒心,安全的上品和服务。
(相关法律:消费者保护法,个人情报保护法等)
2必须不断努力致力于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扩大消费者的利益。
(相关法律:独占禁止法,不正竞争防止法,景品表示法等)
3禁止有性别及身体特征,出身等不当歧视。禁止セクシュアル・ハラスメント(指利用权力地位进行的性骚扰)和パワーハラスメント(指利用权力地位进行的一种欺负?比如利用他是老师的地位,就让你学生免费为他干活;利用上司职位让部下做各种份外事情之类)
(相关法律:劳动基准法,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等)
4 不准随便复制使用有著作权的事物。
(相关法律:著作权法,特许法等)
5 须经本人同意,表明使用目的和范围下使用个人信息(如名字,住处,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要严格管理,不能随便转给第三方。
(相关法律:个人情报保护法等)

这些也是作为常识要每个人理解的。我们在公司里也是一样,个人信息,比如招聘时的简历等,用过后都会销毁,电子简历都要从电脑中彻底消除。这些是最基本的常识。
当然日本也不是什么都做得完美,但这种强调要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法令,同时完善法令的状态时好的。历史与事实证明,法治就是胜于人治。

这次研修,在日本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研修。参加者的水平也都不是那么高,中小企业人员居多。但正是因为日本的最低底线设置的高,使得每一个刚走出学校的人,都通过这样的教育和真正工作中上司,“前辈”的不断教育,洗脑,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由这些“社会人”构成的社会,才能够在一定的规则和法令下,高效运转。

社会是由每个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的权利。并且应该是平等公平公正的。只有保证了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修养。整个社会才能强大。

我们应该重视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

(当然,日本有些教的过多了,使他们有种依赖性,自己学习的能力就不太强了,有不会的就可以怪你没教……。凡事都有个度。)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研修第一天

最近一段时间,这边总是下雨。冷冷的,温度很低,要穿的多一些。但今天天气特别好,温度适宜,不冷不热,天超蓝,这样,只穿西装就可以了,不用外套,真好。穿上西装就是会有股干劲儿。我们公司平时穿什么都行,不过大家各有风格,尤其是男士们,有的每天都领带衬衫,有的是天天衬衫,有的是什么都穿穿,有的是超休闲的那种,不过一切都自由,随便。由此往往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研修的地点是“品川”。我所在的新横滨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地方,比较新比较年轻。这个品川要大一些,或许更高级一些。那个车站早晨高峰时人十分多。日本早上电车的拥挤是有名的。不过我每天做的地铁是今年三月新建的,叫“green line”,不过却是赤字运营。新开通的人很少,早晨都空很多座位。所以我一直没有机会体验高峰时的“满员电车”。只能是在出去办事,到别的地方---类似这次研修这样---的时候才体会一下。
日本即使是高峰时也都很有秩序,相当安静。只能听到大家走路的声音,和电车的声音,和广播的声音。人们为了赶电车--因为电车都是分秒不差的按时运行。而人们又都是算好了时间的,分秒不差的到目的地。因此都急匆匆地只顾赶车。路上到处是标示,告诉走哪边,注意什么。人多拥挤时,一般会有广播,告诉大家怎么做等等。大家都按照广播和指示做,秩序就会保持的很好。排队就不用说了,一切都很有效率。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每次我都觉得车里已经满了,再也上不了了,而站台上还排着很多人,我想他们只能坐下一辆了,可是让我惊奇的是,每次不管人多满了,下面的人也都要挤上来,而且这中间大家不发出一声,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音。大家都走到已经满了的门口,然后转过去,再向后挤,往车厢里进就好了,都能挤上来。你就只管挤就可以了,不用喊让大家往里走,被挤得人也没什么表情,他也顺势往里挤,这样大家就都上来了,中间不发出任何声音。大家似乎都觉得这是每办法的事情,被挤时的表情也不是怪挤他的人的抱怨表情,而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那种对待一种很正常事情的表情。就这样,每次我都觉得满了,不能再装了,可每次大家都挤上来了。人贴人,但没有任何声音和任何交流,就这样。

再说说研修。应该说今天是很快乐的一天,很有意思。不过因为一直在用脑,晚上回来后感到有点累。不过,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信心倍增。因为我发现,类似接电话时记不下来公司名字,敬语使用有错误等等,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我的日语的问题,而是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有的日本人比我做的还差,呵呵,我们组5个人,到敬语时,他们都不会了---我没想到他们那么不会敬语。当然,我也没什么值得表扬的,这是我的专业,我是专门分门别类的学过的,而他们不怎么用或者不太在意,反而不会了。还有打电话时,很多人比我还紧张。呵呵。

不过,大家都很认真。我不知道中国的公司什么样子,接打电话有没有这么难,在这边光打电话就觉得他们日本人好像也在学习某种外语一样,套用一个对话模式,练习,然后替换再联系。大家也都磕磕绊绊的,丝毫不像母语。可能是要用敬语还有很多专门的说法,平时不太用,他们也不太习惯,也要背。

这里就要谈谈“社会人”了。

哦,不过我太累了,明天还有整整一天,我要休息了……。明天再写。
不过明天研修完了还要回公司,因为这两天的工作还要做……

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

明天研修

由于我们公司实在太小了,所以很多制度都不完备。无法和大公司相比。
新人研修也是如此,我们自己没有研修项目,只能拜托给专门的公司,
与其它公司的人混在一起研修。明天和后天两天我就参加这个新入社员研修。

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却总是参加一些众大公司云集的招聘会。
下周我就要去日本顶级大学参加招聘会了。一看参加公司的名单,全是超有名气和财力的大公司。恩,我们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或许这种勇气也体现了一种个性吧。我也要加油,争取不断散发自己的魅力,招揽人才(笑)。
感觉小公司真是挺不容易,很难招到人才,即使招到了也很容易流失。我觉得小公司要想找到好人才,要找到一种伯乐和千里马的感觉。要有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彼此认同感。虽然很难,但也要试一试。但愿今年能招到合适人才!!

不知道明天研修,会不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有了,我一定会写的。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我的便当

这是我今天的便当。比较简单。西兰花和胡萝卜是煮的,然后点上沙拉酱;煮鸡蛋半个,上面撒点芝麻;豆腐一小块,抹了一点酱;煎鸡肉两块;巧克力花生豆若干;苹果块若干;再加上米饭,上面放了胡萝卜块若干。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很简单。




这是装起来之后。




这是最终包装。呵呵。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天气冷了

昨天开始就突然变得很冷,今天又下着雨,天也黑得早了,不单是秋意,好象就要入冬了的样子。大家都要注意保暖啊!
我现在上班和住的地方比我从前在大阪和京都住的地方方便的多。购物实在太方便了。
我一直觉得比较舒服。但最近突然觉得,这里自然太少了,不知道是我没有发现还是什么,
我得找找公园什么的了,有个安静的地方散散步多好啊。
不过横滨还是很漂亮的,当然,我住的地方是住宅区,工作的地方又都是office,没什么好看的。
但到横滨站,还有樱木町那边就很美了。有海,有漂亮的公园,有摩天轮等等。是约会的好去处。上次去的时候就是,到处都是恋人们。日本就是这样,人们做什么都差不多,这边估计约会的话就都到那里了。我倒是觉得如果是我的话,大家都去的地方我反而不太好意思去了,到处都是恋人们,自己也融在里边的话,觉得奇奇怪怪的。
上次去的时候,在樱木町那站的外边遇到了一个乐队,和中国在地下街弹吉它、唱歌的那些一个性质。他们在唱,唱的真的非常好,尤其是一首“出会い”(萍水相逢?)的歌,太感动了,当场我就买了他们的cd.真的是一首好歌。

话转回来,说说今天。今天在公司,我接了十多通电话,今天并不是电话很多的一天,2/3的电话被我接了。在这里要特别鸣谢david,和所有给我鼓励的人。接了之后,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虽然公司名还是听不太出来,但再问一遍什么的就好了,只有一个电话,在说我们的商品名,我记的时候,她说括弧1、括弧とじ、这个括弧とじ就是“括回”的意思,不过我第一次听说,我还以为又来了一个括号什么呢,因为没有弄准,我就没那么痛快地重复,她就说是**公司吧,我说是的,不过我是新来的,那我把电话转一下吧。就给了我旁边的同事。这个算是不太顺利的。剩下的都好,有些比较复杂的,也都处理了。只是开始接电话时,我总觉得电话里边很奇怪,好像空空的,只有我一个人说话,怪怪的,不过现在就好多了。我旁边的同事还鼓励我,说我说的很好,他很羡慕。不过,只有他在的时候我才接,因为发生任何“突发事件”,我解决不了了,就可以问他或交给他,他不在时我一般就不主动接了……,呵呵。还是依赖性比较强。没办法,我还不是“一人前”!明天继续努力,多接电话,其实接电话挺有意思的。呵呵。

再小谈一下洗衣机。有了就是方便,虽然哪种衣服用哪种洗剂,用哪种模式等等也挺复杂的……。在今天,或许很多日本人已经无法想象没有洗衣机的生活,认为这基本上是生存之必需品,而且也无法想像几天都穿同一件衣服的状态。但其实日本也只不过是在5,60年代普及的,美国再早20年,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她的关于内衣的一本书中提到,在洗衣机没有普及之前,人们也不是天天都换衣服,天天都洗衣服。洗衣服是家务劳动中比较重的一项,从前最开始分工出来的一种服务人员就是洗衣女。人们自己手洗的话,也不会总换衣服增加自己的劳动。随着洗衣机的普及,人们的卫生观念才随之增强,变得频繁换衣,频繁洗衣了。洗衣机虽然减轻了人们洗的那部分劳动,但由于人们更频繁的洗衣服,其实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样减轻了劳动。

不过,我们还没有完全普及那种全自动,功能全,使用方便的洗衣机。还有很多人----更多的是女人还要花很多体力和时间在洗衣服上。想想母亲们,觉得很辛苦。比如我从前可能因为不是自己洗,是妈妈给洗,所以衣服或许换得也比较频繁……。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洗衣机的故事

今天洗衣机送来了。并且帮助安置。
在安装时,这个人说这个自带的龙头不太好,有时会漏水什么的,并且没有保修,
有质量好的,但需要另付费。我心里想,这怎么和国内一样呢,而且那个要3000多日元。我说先按这个原装的吧。他按上后,调试,摸了摸,说不知为什么你的龙头有些渗水,怎么弄也不行。我说那怎么办呢?他说那只能找房东什么的了。后来又说如果用这个质量好的就不会了。我又想,唉,日本现在也这样了,和国内并无区别,或许我把日本的服务想的太好了,任何商家归根结底都是一样。我说那就换上质量好的看一看吧。他就取来,然后按上。
不过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个洗衣机不像新的,有些脏。说实在的,日本的服务一般都比较好,态度好,他们都很会说。说得比蜜都甜,我都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要求,怎么交涉,一般都不交涉。这次我也很犹豫,但我想了想,还是说了,这个是新的吧,但是怎么ちょっと……(有点……)、我就指了指脏的地方。他就开始擦,什么都没回答。然后继续安装地线,我一看他什么都不说,没有解释,我就更不安,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就说,すみません、やっぱり、ちょっと気になりますけど……、ちょっと新しいのと思えないですね。(我还是有点在意,这不太像新的)、没想到他还是什么都不说,只是擦,然后说是这里吗?我说好像哪儿都挺脏的,然后我指了指那些脏的地方,然后说ねえ!他还是什么也没说,然后开始打电话,说客人觉得机子脏,需要换一台,然后问我,在新的到之前,先用这个行吗?我说行。挂断电话之后他就说已经联系换了,不久店里会和你联系。在新的到之前你先用这个吧。然后我说这个水龙头……---我是想说这个好的我还是不想用了,我想用自带的就行了,但已经安上了,是不是不能换了----但没等我说这些,他说这个サービス(白送)了,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白送给我……、或许他认为应该给我补偿,因为洗衣机确实挺脏//。
但,因为我到这边来还没什么生气的事情,这件事情让我挺怒的。我还是觉得这个洗衣机我不应该用,应该让他们马上拿回去。我就又打电话给服务中心,问他们可否马上把洗衣机取回去,我不想用。接电话的人只是听我的要求,什么也没说,就说明白了,一会我们再给您打电话。一会又打来电话说,虽然我们可以取回来,但是觉得您没有洗衣机用也不方便,所以建议您在新的送到之前使用这个。我说那好吧,就请你们快点把新的送来吧。过了一会,从我买洗衣机的店(**カメラ)来了电话,问我新的什么时候送方便。我约了下周六。他说给您添麻烦了。

我为我自己这次交涉成功感到高兴,因为在日本我真的不太会交涉。这次我并没有主动提出要换,我只是说気になります(在意),我自己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呵呵,孤芳自赏了!但我心中还是有种愤怒之情,当时我真的有再也不想去**カメラ去买东西的感觉,觉得他们不可信任了。所以说在一个正常的自由的市场环境下,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最基本的做法,他们必须这样才能最小的挽回损失,否则他们就将永远丧失顾客。所以我并不想夸奖他们的做法,这真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最基本的原则,这其实是底线。他们想赚钱就必须得这样做。顾客就是上帝!!

但如果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是垄断,或有政府力量不当介入---那么,自然上帝不是顾客。
自然顾客得不到好的服务,好的产品……。

虽然小有波折,但我终于可以自由洗衣服啦!!

成了短发

这两天没来的及写博客。
没办法,我每天6点半起床,做便当,收拾等8点10分左右出门,到公司一般8点40左右。
开始几天我都不到8点半就到公司,但现在早晨做便当就不能那么早了。
然后晚上一般到家都是8,9点,再做饭,吃饭,洗澡,收拾,上上网……
睡觉时一般都12点左右。但还好我早晨起床时没有什么很困很难受的感觉。
不过比起从前每天都睡很多很多,我现在睡得少的可怜。
所以周末我一般都有一天就在家完全休息,睡睡觉。

昨天因为帮我一个同事擦柜子,很晚才回来。
他打算把公司弄得干净些--其实我觉得公司挺干净的---就自己开始埋头擦柜子,很多很多,一个人弄太不容易了。我打算帮帮他。
对了,一件事情我还一直没提 ,9月1号上班之前,因为我的头发长了,在国内一直想剪但没来得及剪,我想正式工作之前去修一下,挑了一个中等的店,在中国一般他都是帮你修修型,你想剪短一般都劝你,说不好留什么的,剪了可惜。而这次,我说剪一剪,剪到肩,她说那样会翘,你就再短点吧,我想日本的技术应该不错,我就说就交给你了。没想到她真狠,就给我剪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五号头”---就是齐耳短发。难道他们没有削的概念吗?真的挺齐,真的好土……。而且剪的时候一个劲儿和我谈体育,谈棒球----我不太懂得东西。我就不停的附和,哦,是吗?那么厉害啊……等等。她说的来劲儿,剪的也爽快---这样,我就回到了我小学时的发型---久违了的发型。不过,既然剪了,我也没办法。我是一个这样的人,一般想的比较开,丢丑也不在意。因为我相信我丢一次,丢两次,我不会再丢第三次。我一直走到今天也都是不断丢丑的过程,没有从前的那些恥ずかしい思い(丢丑经历)和在其之后的反省,也不会有今天的我。这次来日本,我也是抱着先丢丑的心理准备来的。所以我毅然的去上了班,上司说。哦,这就イメージチェン(改变形象)了?我说就是头发剪得太短了……。别人一律ノーコメント(没有任何评论)。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其实我觉得还不如嘲笑一下我,我会觉得好。只有一个同事,主动问我,“哦,你剪头了?我在后面看还以为是谁呢?差点没认出来,不过,似合いますよ(挺好看的)”我当时别提多感激,真的,我觉得这句话拯救了我(この言葉に救われた)。我准备留着,再留起来,等到11月出差回国时,但愿但愿能有一点点时间,让我在国内修一下,国内好便宜阿。不过,日程实在太紧了,可能无法实现……。
后来,公司另一个同事也剪了头,没想到也是从飘逸长发到齐齐的中短发,我真的很纳闷,他们剪头就不会削吗?还是就想让你变土,然后パーマ(烫发)呢?日本烫头都弄得那么好看,但,真的剪的……实在不敢恭维。

这一周基本上天天都做便当,越来越顺手了,量也能掌握的好了些,不过还总是将自己的胃想的过大,做得太多……,呵呵。

很快就要到十月了,进了十月,招聘活动正式开始,肯定就忙起来了。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在公司

我一直没怎么接电话。今天一个经常接电话的人休假,于是上司再次让我接。
我鼓起勇气---说实在的我不知为什么对电话就是怵---接了。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电话。
不过因此我也学了不少,有些东西不实践,就碰不到真正的问题。
旁边的那位依旧耐心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我真是很感谢。
其实只要发挥正常,问题并不大。
我想我应该主动多接一接,趁着刚入社---刚来你犯错误大家也能容忍,还会耐心教你--这个火候,把该搞定的搞定。否则时间长了,混混过去了,还什么都不会,到那时就没有人会谅解你了。我决定明天开始,主动积极接电话。碰各种问题,然后解决各种问题,以此来熟悉业务!!加油!不过,真的,对方的社名太难听清了,我很少能听全。大家说自己公司名都说得很快,而我又很难迅速反应出相应汉字或假名,有些名字还很古怪,还有人名。由于不熟,所以听不出来。有点刚开始学日语时候的感觉,不过熟悉了之后可能就好了。还有各种敬语和委婉的说法也要学习。

不过,今天第一次接门铃,没搞懂怎么回事,发出了sos信号。呵呵,终归我还是个新人啊。

另外,今天中午吃饭。我带了自己做的便当。很好吃。呵呵。和大家一起吃饭时,一个平时经常说话的人没来,其他人都安静的很。真的是,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丝毫不夸张,我只听到自己的咀嚼声很震耳,大家可能也都能听到自己的咀嚼声很大,所以我发觉有的还在摒着吞咽的样子。我不知道当时大家什么心情,我只是觉得中国的那种热闹情景很让人怀念。我想在中国我们会互相吃彼此的菜,大聊特聊……,开心的笑……---当然也分和谁。但一般来说还是气氛会很好,我想。今天中午实在是太太安静了。哦。后来,终于那个人来吃饭了,就马上又有了笑声,只可惜每次都是她的单口相声,大家只是笑。我甚至怀疑他们是真觉得有趣,还是出于礼貌。不过她每次确实都讲得很有意思,我都乐得不行。但今天我觉得我讨厌那种气氛,就先走了。后来我想在人家说话时我走,她也有可能觉得我认为她讲得没意思了,出于礼节,我应该听完……。无所谓了,我不想活得太累。我永远是中国人。

明天也准备早起做便当!

消费社会

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比较成熟的消费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是只满足于最基本的需求--以食充腹,以布遮体(我说的较为夸张,呵呵……)。吃要讲究,要有品位。不只是果腹,要讲究原料的新鲜(现在更提“安全”),做法的独特,营养的搭配,情调氛围与服务的精良。穿也不再单单是遮羞掩体,而要穿出个性,穿出自我,彰显自己的アイデンティティ(自我?),有时是社会地位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社会分工超细。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遍布每个角落。竞争也相当激烈。各行各业都在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而同时每个人都享受着别人带来的周到服务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泡在消费的海洋里,人们很容易按部就班---阿芳认为。

其实在消费社会里,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的制造出各种借口,营造各种口实来让你消费,美其名曰引领时尚。就是他会赋予一定东西一定意义,制造出“拥有此物=拥有某种社会地位/走在时代前潮”这样的公式。买账的人很多,至此,大家便卷在生产、消费的海洋里,一边忙于推陈出新去生产,去创造,去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边沉浸于消费狂潮中,享受各种物质和服务。当然这或许是个良性循环,我国经常内需不足,因此东西也就不尽丰富,服务业不够精细,消费和生产有时是互相促进的。进而,一旦这个社会这样运转起来后,人们就好像是按在一个快速生产链上的一个部件,不断地按部就班的闷头干,因为只要这样,一切都会正常运转。----大家甚至都没有了停下来思考的时间。而事实上一切又非如想想中的那样,如今,美国的金融危机经济问题使美国人不知所措,同时日本也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等,人们变得心情复杂。可大家又不知道该怎样去思考现状与打破现状,只能一边心存焦虑和不安,一边按照惯性继续闷头干……。阿芳认为这或许就是在贫穷之地看来这些国家的人生活已经可以了,而他们却总带着一种莫名的焦虑和不满--的缘故。在这样的一个高度分工的消费社会,一旦某个环节出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变故,人们便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那种最原始的生存能力……。

想到这里,我想到了卓别林的一个电影,好像就是讽刺流水线作业,讽刺工业化的。
的确,工业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是多了,但我们的自然和人类很多最原始的宝贵东西去渐渐淡漠,甚至消失。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破坏自然和资源和许多虽然看不见但却十分宝贵的东西。人类经历了那些之后,有所改变,开始提出各种理念,例如环保一类,还有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与爱之类的。但世界是不均衡的,又被以国界而划分成一块一块,同时由于IT行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迎来了全球化。

那么,我们在全球化中得到了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依然是弱肉强食,地球上也有分工。而强者倚仗其优势占领分工的前端,高技术含量的那部分,而我们是末端---消耗大,回报小。我们用便宜的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换取一点点末端小利润给发达国家提供各种便宜的消费品。同时也在消化生产他们所带来的污染与产生的废物……---发达国家将这些都抛给了急于富起来的这些国家……---同时,又一本正经的指责你的污染问题,食物安全问题……你的各种问题。利用你,又限制你。

跳出这些圈圈框框,想想整个地球,不仅有种复杂心情。
最终人类无法跳出自私的圈子,无法跨越国界……。

在我的老家,从小开始就东西很少,很多东西一再利用,吃的也很简单。可说实在的,我并没有觉得苦过,我觉得活得很自然。而现在,在日本,我看到东西很多,大家都很讲究,但每个人消耗的实在是多,很多都未必是必要的,都是人类自己钻进了生产消费的圈圈里,出不来了……。我觉得活得很机械。甚至我觉得周围的气味都是一种人造了的,没有纯正的气味,本应该香臭并存的……。

人类原本可以活的更简单,更真实……。
难道不是吗?

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

今天

放了两天假,又上了班。
我并不讨厌上班,甚至因为周末也只是休息不想出去,不做什么活动,还挺想上班的。
不过到了班上就是上自习(笑)。偶尔和上司汇报、商量一下工作,找点问题和旁边的人聊几句。也就这些了。今天还没什么工作。我就自己学着画画图纸什么的。到了下班时间,我问了上司有没有什么要做的,她想了半天,又问了旁边的人,说没有。我就按点下班了。
日本的车站往往就是商贸区。其实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车站处人流较大较集中。最应该利用了。新横滨这个车站在我2月份来看公司时还在修,后来7月修好开张了。现在里面什么都有卖。还有**カメラ。我原来对**カメラ的印象是ポイント多,但价格高。不过这次查了一下,我要买的冰箱和洗衣机,微波炉,都不比网上贵。仔细一看,每个商品旁边都有牌子写,如果比别的地方贵1日元,就可以找他们。我房间里带的冰箱插上电后没想到还好用,我原来一直以为不能用呢。虽然比较小。但我还是决定不买冰箱了。今天下班后到那里买了洗衣机。卖得最好的,最小的海尔洗衣机。周六送来。终于了了我的一桩心事,早晚也得买,早买早用吧。我不能磨磨蹭蹭了。
新横滨站内还有一个大书店,一般我下班早的话都会过去翻翻各种书。我一直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店。最喜欢站着读了(笑)。在长春时校内就有很好的书店,我是常客。到了北京一直没找到好的,后来终于有了第三极,我终于有了归属感。只要有书店,我一般就会心情平静,感觉舒服。今天我是有目的的。我要买本女性杂志。不得不承认日本女孩都穿得很可爱,妆化得很好。我也不甘言败。但我确实弄不好。我决定用一点时间系统研究一下。我一直以来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不太注意。但又希望自己穿着得体。因此就搞得乱七八糟,其实逛街也没少花时间,但就是弄不明白。我想我是没有“入门”。我需要一些指导,了解掌握最基本的,剩下的就举一反三,就简单了。于是,我到了那些时尚杂那里,挑了一本。准备学习一下。其实原理很简单,各种颜色各种用途的衣服各一件,然后就彼此穿插搭配,层层穿,配上围巾,各种样式的靴子,袜子。甚至有时可以配各种帽子就可以了。外套和部分短裙要买好的,其他配饰便宜的就可以。哈,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今天翻了一些--虽然还没有读我买的这本--,感觉就是那样就够了。而我每次都是相似的衣服很多,并且缺少小的饰物。我得摸索啊。
同时还看到了如何制作便当的很多书,也挑了一本。我现在中午一般都乱吃,从前吃楼下卖得便当,后来吃面包。只带了一次便当。没办法我不太会做,做中国的炒菜,样子不好看,而且冷了也不好吃,调味料的味道也比较明显。就不再做了。今天看了书,才知道很多东西可以很轻松的做好。书是最好的老师。以后我要做好看又好吃又有营养的便当了。不过,一个人的饭确实不好做,见到超市便宜的东西我又总是去买……,也要改掉这些。学会计算。

明天是“秋分的日子”。我们放假。我打算逛逛街。其实我不想出去,但实在我的运动量少,每天只是坐着,并且吃饭也晚,吃的又多,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写了一些琐事,真的是日记了,鸡毛蒜皮啊。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规矩太多之后……

当然,出生于成长于这样规矩多,并且绝绝大部分人都同样遵守,彼此过着差不多生活的国家的人,一旦走出这个小岛,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遵守的规矩,一直以来被称为“常识”的东西,在其他国家并不适用。他们于是就会非常惊奇。当新到的这个国家经济不如日本发达,他们就会以日本为标准进行批判;而当这个国家是西方国家时,他们就反省自己。

在日本,可以看到人们的表情相似,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尤其男人们,神情紧张,似乎总是绷着一股弦儿。过分老实、没有活力的表情和动作,让我觉得很多人似乎很可怜。他们似乎不知道还有别的活法。还能活的更轻松自在的活法。当然他们在私下里可能并不是这样,可能很不老实……。

不过,我还是觉得日本比较封闭。人与人之间较为冷漠。虽然他们微笑很多,礼节很多,但更多的都是规定,他们也只是遵守规定,按部就班而已,很多都是“社交辞令”。而非真心实意。或许,过多的不得不作的礼节,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了……。

规矩

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我们从前也有很多规矩,家有家法,商有商规。做人也要有最基本的讲究。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变得“自由”了,没有了规矩……。

日本之所以这样一个小国,却这样高速有效的运转,创造了那么多的价值,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他们规矩多。每个人都在条条框框下运作。而又不断地去补充新的条条框框……。

曾经有个日本朋友看到电视上放的,有关中国为迎接奥运,教人们排队上车等等的新闻后,曾经嘲笑说中国对大人进行这样的教育//而其实我想说,日本几乎天天到处在进行这样的教育和洗脑。

当你坐上电车,就会告诉你不要打电话,不要说话,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位子……
到各种公共场所,都贴有各种指示,告诉你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要那样……
マナーを守りましょう、マナー向上にご協力お願いいたします。等等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在日本マナー这个词到处都可以见到,处处叫你“協力”、“常識”也很多。
或许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日本已经做得可以了,但他们还是天天在强调“マナー”(礼貌),强调要遵守各种规则。而日本人也基本上都认真遵守。

反看我们,往往出现墙上贴着“禁烟”,旁边就有人在吸烟。此处禁止游泳的地方晾着游泳者的衣服……。我们中国人总是很有个性,崇尚自由,不喜欢束缚?其实我觉得未必,我们的很多规矩,甚至包括法律法规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的太多了,很多针对老百姓的规矩又缺乏人性化,没有配套设施,那么人们只能不遵守,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这样社会又是一片混乱。

而日本等民主的国家,各种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就要以普通百姓为本,协调各方面利益,虽然花费时间,但出台后,往往人们乐于遵守,执行。而不是某个领导一时兴起,或为了什么政绩,没经过什么调研,没咨询过什么意见就出台的。

我住的普通マンション里,电梯里一会贴出扔垃圾的地点和时间变了,请大家注意遵守,垃圾分类不对不回收,请注意。最近有反映晚上有人大声放歌曲,请注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总是贴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是因为人们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执行义务,要有好的环境就要大家遵守各个繁琐的事项。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不太会民主管理自己周边,也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权利。日本的宿舍基本上都是学生们自己选出宿舍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然后大家定期讨论各种问题,探讨怎么解决。我曾经参加他们的会议。里面有宿舍长,和各个年级的代表。大家说最近有人在楼前停车,各大家带来麻烦,需要提醒。还有厨房最近有人不太按时洗碗造成气味等,需要制定新的制度贴出。近期要搞一个球类活动,要大家参加。厨房里需要新的微波炉,需要和学校申请。有个水管坏了需要修……这样她们都是自己管理自己周边的事物,发现问题就解决,而且都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大家的环境,都很认真地在探讨。而我们的宿舍,往往都不是自己管理,有个什么楼长,不知道在做什么,来了领导了,就搞一阵。卫生检查也是强行。楼里安些没用的应付领导的自动贩卖机和电视。而那些我们身边的各种问题,比如,有人不冲厕所,有人晚上喧哗,有人将垃圾倒的到出都是……。却无人管,每个人也只能抱怨抱怨,没有什么真正的解决措施。我们没有权利参与制定有关自己生活的各种事物,如果我们能够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参与的话,宿舍肯定自然就变得干净,漂亮了,一定会住起来很方便。

说宿舍,只是举个例子,日本处处都是这样的民主自主管理。他们的お祭り也是个个自治体,参与的民众在遵守一定的规则下举办。我的朋友前一阵还参加她所住マンション的拔草活动--因为周边张了很多草,每家都要派代表参加。另一个朋友所住的“団地”,有什么事情就传一个记事板,大家在板上写自己的意见,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板传给下一家……。人们就是这样来参与管理自己周边的各种事务。街づくり、コミュニティ管理。既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我们的规矩往往都是强势的一方制定,而没有当事人的参与,当事人往往被剥夺与自己相关规矩制定的参与权利,这样,很多不切实际的规矩就诞生了,而真正需要规矩的地方又一片混乱,没有规矩。

我们少了规矩,少了切实的规矩,虽然做什么怎么做都行,没有人管,但同时整个环境也就不能够达到最舒适,最好。

日本规矩多,人们不自由,处处是束缚,但换回来的是一个照顾到大家的美的舒适的环境……。

少子化的日本为什么总能见到很多孩子?

记得去年留学时,月月到京都玩时曾经说过在日本能见到很多小孩,有的怀里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两个,肚子里还装着一个的也不少,怎么也看不出日本少子化。是啊。我这次来也是一样,到了各种商店,就发现总能见到推着婴儿车的,抱着小孩的,领着小孩的,更多的时候都不止是一个……。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这么多呢,而在国内却见不到抱太小孩子的呢?

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日本道路平整,各种消费场所的电梯,卫生间都设施完整。带小孩子出门非常方便。只要推着车就可以了。上楼又电梯。卫生间都有妈妈换尿布的地方,和小孩专用的小便器和洗手池。各种商场,还有其他的商店里,很多都有专供孩子玩得场所。在一个汽车销售点我看到,一个围了一个圈的,里面是各种小儿书和玩具的空间,小孩在里面玩,而父母就在旁边的桌子旁与销售人员谈着。也就是说,带领小孩出门没有什么不便。我经常听我的朋友说,有了孩子后哪也去不了。其实无非出去后走哪里都不方便,抱着又重,推着车有了台阶的地方,道路不平整的地方也不行,想要喂奶或换尿布也没有个舒适的地方---我国厕所大家都知道----等等。造成了我们在公共场所很少见到抱很小孩子的。

同样的,为什么在我国大街上基本见不到残疾人?一个道理,不是我国残疾人少,没有残疾人,而是因为他们出行实在太不方便了……。

我的日常

来了快一个月了。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日常。
到了之后,先是住的旅店,然后开始找房子。老板替我问了一下他认识的房屋中介,正好有一个房子,就带我看了一下。然后我自己也在周边看了一下。但说实在的,我对这边并不熟悉,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合适的房子是不太容易的。而老板介绍的房子价格中等,离车站超近,房子里边也挺干净挺好。只是离马路近早晨和白天有些吵,但综合来看,已经可以了,于是我很快就定了下来。然后买了被褥等基本用品,老板用车给我送到家,同事们帮我搬到楼,其实就二楼,而且有电梯,不用怎么搬,但老板的号召下搞得兴师动众的。
到之后第二天晚上,上司和一部分同事请我吃饭。这使得我较快的和大家熟悉了起来,特别是和我同龄的今年四月刚进公司的同事,到现在为止,有什么不懂得都是他们告诉我。尤其是我旁边的那位,基本上不懂得都是他来教我。

9月1号开始,我正式上班。打卡,和大家挨个问候,然后开始工作。我做人事,在招聘网上填写公司的各种信息,写宣传公司的文章。我们要参加不少招聘会,所以和组织招聘会的人沟通等等。工作不是很多很难。开始写第一份宣传公司的文章时费了些力气,后来就好了。招聘的工作之有我和我的上司在做,而我的直接上司是公司的二把手,她什么都要做,所以基本上招聘的细小工作都交给我了。第一天就让我什么都干干,电话也接接……。其实我最怕电话,即使是和好朋友,我用日语打电话也经常怵怵的,到现在我也没像样接个电话,主要是也不用我接,所有的电话都响,总有人很快就接了。不过门口铃声的电话只有我这里响,只有我接,也就是来了客人的时候。不过我第一次接电话就失败了,我没听懂对方的话,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懂,我就说请稍等(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然后就给了我旁边的松尾さん,我说我没听懂。呵呵。事后我问他对方说什么,他说说(竹下さん今お手すきですか?)我知道了,我没听懂お手すき、我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就是“现在有空吗”的敬语,可我真的第一次听说。呵呵。现在就好了,来了客人我就接,然后出去お客様をおろす,就是领他们坐下,倒茶,安排好。日本主要是各种规矩较多,大家都很拘谨,不能随随便便说各种话,做各种事。大家打电话都用很正式的敬语,有事说事。お世話になります、お疲れ様です等等更是次次沾在嘴边,必说无疑。



我们和组织招聘会的公司打ち合わせ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拘禁的谈工作而已,多一句别的话都没有,而且彼此用超敬语。最后走时,我们送到门口,开了电梯,说谢谢。他们进到电梯后,齐刷刷的鞠90度躬,直到电梯门关闭。哦,那景象,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的感觉是,日本比较注重形式。他们觉得如果你形式都没有做好,那么肯定内容也不会好。比如,包装不好看,那么里面的东西也不会好。各种礼节你没做好,那么你这个人工作也肯定不会干好。房子的外表不漂亮不干净,里面也一定不会好。做错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的道歉态度不好,那么你这个人就不能够信任。所以,他们比较重视各种各样的外表和形式。而其实,未必外表好了里面就一定好,不能遵守各种礼节的人,一定就是个不合格的人。但他们把那些作为底线。这样使得他们看上去整齐划一,东西也外表干净漂亮,犯了错误的人都马上深深的道歉。而我们就不太一样,我们不太重视这些。我们犯了错误也不是那么提倡马上承认,因为一旦承认就要担负很多责任。日本是承认后,只要态度好,往往会被宽大处理。所以这次毒饺子事件,我们就吃亏在没有马上表现出认真处理的态度,其实只要表现出来,处理多长时间,到底能不能处理都问题不大,只要表情严肃,说得漂亮,态度真挚,就可以了。而我们认为一旦说出口,承认后就一定要水落石出,所以我们说问题不是出在我国,这样日本人就怒了,他认为你不值得信任,所以----现在日本的超市里基本见不到中国产的蔬菜水果了,一点都没有,我找了半天。而冷冻饺子的地方,也不像原来那样种类多,只有一两种,还在包装上打了很大的字“本饺子是在国内工厂生产的”----。前些日子一个调查,说中国人7,80%认为中日关系变好了,而日本只有不到20%。更多是更不喜欢中国了。现在日本食物方面一出问题,媒体就大肆宣传中国产。而很多其实都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工厂,管理等都是日本人做的。但就好像是中国的问题。日本有些过度,其实我们送到日本及其他国外的都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们国人自己每天食用的才问题大大的。

但另一方面,日本这样挑剔,才使得他们的各种东西的品质达到好的标准。我们很多时候都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明明在饭店看到不卫生,往往也都觉得没办法,算了。如果我们都能够及时提出问题,争取自己的权利,不好就不去了的话,优胜劣汰,他们就不得不提升品质了。有严格的消费者才会有好的产品。但说回来又说到了我国的体制,我国什么都是对上负责,只要和质检局和政府搞好关系,就可以卖东西,即使是不好的东西。而你东西再好,不搞好关系,也开不了店。----什么时候我们是完全的市场竞争,政府归位,只做好监管工作,权利重归消费者---那么自然我们的产品品质就必然会提高。当然我们也在一点点地改变……

说到品质,我前些天要去买冰箱,洗衣机,发现最小最便宜最适合一个人用的就是中国海尔的。我当时其实很高兴,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牌子的东西,并且销售量很高。不过后来,那个销售小姐向我介绍时,将海尔说成是韩国的,另一个销售人员,只含糊的说是中国韩国的,不使国产的,反正也能用,如果对品质不太挑剔的话,这一款还不错。我其实心又一凉,觉得我们产的东西还是便宜,质量一般这个印象……。什么时候,能让导购员说这个中国产的特别棒呢?


每天我7点起床,8点出发,8点半左右到公司。然后就和大家一样,安安静静的工作。有时加班到7点,或8点,我们是6点之后算加班,15分钟一计算。中午吃饭休息一个小时。有时我就5点半多6点左右回家。公司里那些成了家的女人们总是按时中午休息,按时下班回家。而公司骨干和我们这样没成家的人就总是加班。我们加班也不用申请,随便。他们就很晚,不知道怎么又那么多工作……。反正大家都一直在工作,让我感觉像在上自习,而且没有下课。我旁边的那位一整天都工作,甚至不去厕所……。不过我对面那位,经常睡觉,然后到加班时就精神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日本人什么都不表现出来,大家都默默地工作,有事说事,多一句闲话没有……。这样多少少些活气,但整个日本都是这样,安静,沉闷,严肃收敛认真的表情,而事实上,人都是一样的,有各种欲望各种私心,不过,日本人不表现出来……。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到达日本!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听力课上用的一个教材是“阿杨在日本”(是不是这个杨我有些记不清了。。)。讲的是一个外国人在日本学习、工作的故事。他与日本人的各种场面对话就是我们日语会话的范本。他在日本经历了很多。这次我就借用一下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阿芳在日本”。记录自己在日本工作的见闻和感受。
昨天2008年8月25日,奥运会闭幕的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起床准备出发。奥运会闭幕的那天晚上和挚友们吃火锅、看闭幕式、喝啤酒、侃大山,真是难忘的夜晚。有时候觉得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别的,或者说也没有必要为了别的东西而拼命,而烦恼,其实人最应该享受这样的快乐时光,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我们应该活得轻松、开心。话说回来,经过一系列准备坐上机场大巴,奔向了机场。途中一直望着窗外,看着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真的,虽在北京呆了三年,但总觉没能溶入北京,或许因为我是学生的缘故,我的圈子实在太窄了,或许我也没有刻意去了解北京,因为从前,我对北京是有偏见的。但,必须承认的是短短三年期间,北京变化了很多,原来我所嘲笑的北京地铁的售票也自动化了,中关村的变化更是惊人,这也是奥运带来的吧。我记得在读研时,东大来的北田老师曾经惊讶于我们无法答出北京的「盛り場」(好玩的地方?)在哪儿。后来他得出结论是,北京一切都在进行中,还没有沉淀下来,正在变化中的北京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是啊,期待沉淀后的北京。想到哪就写到哪实在抱歉,再次回到正题,怀着种种的心情,我到了机场,机场是那么的热闹。各国选手很多都在那天回国。第一次在北京见到这么多外国人,除了志愿者,就没什么别的中国人了。进去后,过了安检。迎面而来就是一块临时的小舞台,一组人在用民族乐器演奏,很多很多人在围观,民乐后还有京剧,等等很多表演。周边还设有展示台,有专业人员在或剪纸,或写书法,或编中国结,或捏泥人。做成的东西免费送给外国人。旁边都有志愿者翻译。外国人都饶有兴趣的观看,然后乐滋滋的拿走那些作品。大家都很开心,但很不幸的是由于我是国人,所以我一直被怠慢。那些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在对待外国人时大老远就开始“Hello”,然后特别特别热心的介绍,主动赠送,笑容满面,那态度可以打120分。可当国人过去后就不屑一顾。这在过安检时也差不多,在检查老外时,那服务态度我在国内还是首次见到,笑得真好。可到了我时,我跟她笑,但她或许认为对我只要用平时的态度就可以打发了……。当然,也有搭理我的,那个捏面人的老大爷发现我在旁边看后,问我是哪的,然后我说他捏面人厉害,他还说其实专业不是这个,真正是搞曲艺的,是搞笑的,“你笑不笑?不笑我就哭,我哭”老大爷就边说边哭了起来,那哭那表情太搞笑了,你不笑都不行,我笑了后还作出很多鬼脸来。他说自己非常多才多艺。呵呵。
那周围还有人在里面的充气福娃,太可爱了,大家都抢着照相。还看到日本代表团的一位帅哥,茫然的抱着大熊猫,太搞笑了,奥运特许商品店里也是挤满了人。还有挂着金牌的白人在接受采访,反正从未见过这么热闹的机场。
但我还是想说,奥运给我们带来很多变化,这证明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中国人做不到,只要想做,我们并不比别人差。但我不希望这一切只是做给老外们看的,只是一时的。我们似乎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自尊心,我们不想让外国人说我们不行,说我们差,我们还很要面子。希望这能成为我们发展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而不仅仅是在外国人能看到的地方做好,然后自己家里人就无所谓了……。不尊重自己,不爱自己,再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也终归徒劳,得不到任何自尊。最终还是被瞧不起。

话转回来,登机后,坐下来,感觉一个外国人在朝这边望,我也望了过去,然后冲他笑了一笑,他也笑了,然后发现他坐我旁边,我也没太在意低下头来继续看报纸,他又和我攀谈了起来。原来他是住在日本的澳大利亚人,这次到北京看奥运会,他妹妹参加了比赛还得了铜牌。他在日本教英语。我们途中说了很多,用日语。因为坐在舱与舱之间的门口处,有专设的空姐座位,升降时空姐们会系好安全带坐在那里,也说了些话。最后还发现坐在我们身后的是一个金牌获得者!!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一时,飞机上热闹了起来。最后和那澳大利亚人交换了邮件,没想到他还真的发了过来,先是夸奖我小巧可爱,然后邀请我和他还有其他朋友一起出去玩儿,通宵……,我没回。觉得还是对西方人感觉陌生,无法真正了解,有些恐怖……。呵呵。

哦,对了,我们之所以能聊那么多,是因为飞机晚点了两个小时。运输行李的装置坏了。所以原本6点到东京,却8点才到,出关后已经9点了。还下了雨。我托运了行李,打电话给上司问怎么办,最终还是坐巴士到横滨,和上司会合。见到她后,她给我打了个出租车。上了出租车,没想到司机那么善谈,在日本罕见,一直滔滔不绝,问我会不会打扫,用久的东西舍不舍得扔,说是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然后对症下药教你怎么搞好人际关系。原来他出了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其实是在向我推销。但他说的很有趣,让你没有什么反感,也不是勉强的要你买什么的,听他说了很多,觉得还挺有收获。一直以来,我羡慕日本的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公平,还有言论自由和出版业的发达。到处都是书,什么书都有,书出得相当快,世界各地的好书也都能找到。甚至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内容,都有机会成书。书的价格虽然不菲,但很多杂志,文库本都很便宜,读书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图书馆也遍地。这样就使得任何一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被共享,同时因为版权也保护的好,出了智慧的人有收入保证。大家不断分享自己和他人的知识、智慧。整体的素质和修养、思考分析能力就上升,一个非常好的循环。我认为这些是一个社会想要发展的好的基本。社会是由人构成,每个人都能够最大发挥自己能力,彼此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不断提升个体能力的社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这个出了书的日本老出租车司机也让我感慨了一番。

这样,我跨越大海,来到了这个小小的日本国。开始了我人生的又一征程……。